第七百二十章 过年了(中)(4 / 4)

不同于陆光达和王淦昌的老交情,吴月琴与许鹿希并不是相熟之人,二者甚至在“出身”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吴月琴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和王淦昌结婚的时候只有16岁。

至于王淦昌嘛

13岁。

没错。

王淦昌结婚的时候只有13岁。

王淦昌1907年出生于常熟县支塘镇一个远近闻名的中医世家,家中日子还算殷实。

不幸的是。

在他4岁丧父,9岁那年丧了母。

抚养王淦昌的任务落在在外谋生的两个哥哥肩上,外婆始终觉得家中应该有个女人来照应他,就给他相了一门亲。

至于包办婚姻的对象,便是邻乡女子吴月琴。

等到王淦昌考取水木大学的时候,他便已经有了女儿王慧民。

接着王淦昌去了德国留学,回国后受竺可桢校长的邀请,他携妻子来到浙大教书。

再后来由于抗战局势问题,浙大迁往了后方。

王淦昌在途中染上肺结核,薪水也停发数月,一家七口日子甚是艰辛。

当时正是靠着吴月琴一边在荒坡边开垦菜地,一边养了一群鸡和三只奶羊,方才保证了一家人的生活用度。

因此对于吴月琴来说,包饺子属于一项很熟练的家庭主妇技巧。

结果没想到.

出生自书香门第、理论上应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许鹿希,居然能这么熟练的擀出一手饺子皮?

这显然有些出乎吴月琴的预料。

听到吴月琴惊讶的语气,许鹿希只是轻轻将一根发丝捋到耳后,淡淡的笑了笑:

“稼先.光达他很喜欢吃饺子,他说当年在还海对面留学的几年里,最想吃的就是猪肉大葱馅的饺子。”

“后来回国的第一时间,他就找了家馆子吃了个够。”

“几年前他说有事要忙,一出门就是半年一年,虽然不知道他具体的任务,但我多少也猜到了和国家有关。”

“我这人学的是解剖学,在科研方面帮不上大忙,所以我就找了个师傅,和她学了手包饺子的技术。”

“这样等光达下次回来,我好歹能亲手给他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至少.分担点他的压力。”

说罢。

许鹿希飞快的抹了把眼角,也不管眼周沾上了些许面粉:

“.说的有点多了,让吴姐你见笑了。”

吴月琴却没有丝毫嘲笑许鹿希的想法,而是伸手握住了许鹿希的手掌。

这位之前令她认为不会有太多共同语言的女子,此时却如此的令她感到亲近。

而在她们不远处。

早在二人一出现便注意到她们的徐云见状,亦是猜到了什么,幽幽叹了口气。

后世提及兔子们原子弹的研发,陆光达、王淦昌、老郭等人的出镜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

他们隐姓埋名数十载,只为祖国能够挺起脊梁,赤诚之心苍天可鉴。

不过在他们背后。

他们的家庭、爱人的默默贡献,却也同样不可忽视。

就像战术术语中的“大后方”一样,没有一个稳定、支持理解的后方,前线哪能筑起万里长城呢?

比如许鹿希。

她与陆光达分别了整整二十八年,期间只有少数几次见面。

门前花开花落,但她却依旧忠贞不移,从始至终义无反顾的等待着那个人。

然而遗憾的是。

86年陆光达回到了她的身边,奈何当时陆光达由于核辐射身患重病,只与许鹿希相处了一年的美好时光,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人世间。

而她身边的吴月琴,同样也是王淦昌身后最坚实的盾牌。

她没有许鹿希那么丰富的学识,但却用朴素的行动践行着对王淦昌的爱意。

在王淦昌化名王京的那些年里。

吴月琴一手拉扯5个孩子长大,并将他们全部送进了大学的校门,一人承担了父亲与母亲的责任。

在整个221基地中。

类似吴月琴、许鹿希这样的后盾还有不少。

她们在人生经历上或许算不上“奇女子”,但比很多挂着奇女子标签的人物更加值得令人敬佩。

另外关于吴月琴和王淦昌,还有一件很令人感叹的事儿。

1997年7月的一天。

住在木樨地一幢老干楼里、已经90高龄的王淦昌像往常一样去楼下散步、

不料被一个年轻人骑车撞倒,经检查为右腿股骨胫碎裂。

五个月后。

94岁高龄的吴月琴竟在一个夜晚也不慎摔碎右腿股骨胫,于1998年7月去世。

三个月后。

王淦昌走完91岁的辉煌人生,追随他的爱妻而去。

曾经的旧式封建婚姻,让这两人走到了一起,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共同迈过78年的艰辛历程,就连最后承受伤痛也偶合般地均为右腿股骨胫。

这究竟是天意,还是巧合?

恐怕真的只有老天爷知晓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