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反射层的裂变产生向球心聚焦的高温和高压,与核心的原子弹爆炸产生向外的高温和高压的结合,足以引发氘-氚和氘-氘聚变反应,从而生成更多的热量、辐射和中子。
7、核弹爆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的阿尔法粒子激发反射层和护罩中的铍金属,也产生大量中子,中子弹顺利爆炸。
王浩然在进入氢球项目组之前也参与过中子弹参数的设计推导,大于所说的这项内容基本上符合他的认知。
听到大于的介绍,王浩然也逐渐在脑海中脑补起了一段画面:
原子弹弹芯起爆后,x射线在中间层氘化锂中传输,在看不见的世界里引发了一种相对的不透明的辐射波阵面,像水面上慢慢移动的木头一样延缓辐射能量的传递。
在最外边的反射层钚-239被辐射导致的烧蚀炸飞前,引爆中心的原子弹弹芯的中子就会追上x射线,射入最外边的反射层钚-239。
钚-239开始发生剧烈的链式核裂变,释放出x射线向球心聚焦,让它集中能量去激发聚变材料,获得聚变所需的上千万度高温及高压。
“等等!”
过了一会儿,王浩然忽然皱起了眉头:
“大于同志,你设计的微型中子弹大概多大?”
大于在面前比划了差不多有两个西瓜大小的空间:
“大概和一个冬瓜差不多吧,质量30公斤左右,其中90%是高爆炸药和一些金属结构的重量。”
“那不对啊。”
作为氢球的研制负责人,王浩然在数据这块的敏感程度很高:
“大于同志,按照你说的这个大小.起爆原子弹的中子源是不是有些问题?”
听闻此言。
现场有不少专家也都下意识点了点头。
大家都是国内顶尖的理论学者或者工程师,每天几乎都在和原子弹的各类结构打交道。
所以此时除了王浩然之外,现场还有不少学者都意识到了一个不对劲的地方:
如果中子弹真这么大,那么中子源就显得不够用了——高次中子占优势的能区在0.12到0.16左右,单能强中子源的能级是14mev,想要做到中子辐射剂量8000拉德几乎没多少可能。
莫非
是大于算错了?
而在无人注意的李觉右下方,徐云却忍不住抽了几下嘴角。
大概很多很多年以后,今天发生的这一幕将会成为兔子军备史上的一个梗吧。
大于真他娘的是挂壁啊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大于深吸了一口气:
“没错,如果用的是铍或者钋中子源,那么它们的量级显然是不太够的。”
“但后来徐云顾问谈笑般的提出了一个灵感,我回宿舍后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做了个计算,最终发现确实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王浩然脸上露出了些许凝重与兴趣:
“哦?愿闻其详。”
王浩然的凝重在于他自己实在想不到有什么东西能够取代传统中子源,这对于他的业务能力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兴趣则是因为能够被大于在这种会议上拿出来的方案必然已经经过了组织上的论证,准确率.至少纸面上的准确率应该是很高的。
在他对面,大于也没卖关子,而是很快说出了答案:
“这个方案就是.以氧化汞锑来做中子源。”
注:
我一直强调不用过分脑补啊,我说的讨论方案是讨论一个逻辑上相对可行的方案,和实操是两码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