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见状又提醒了一句:
“有功同志,你别忘了,咱们现在距离原子弹爆炸还有八个月时间呢”
“八个月”
这一次,王有功先是重复了一遍徐云所说的时间,旋即瞳孔骤缩!
过了片刻。
王有功带着有些急促的呼吸频率,激动的看向了徐云:
“徐云同志,你是说组织上准备用这八个月的时间,加速生产和普及电视机?”
“没错。”
徐云点了点头,补充了一句:
“准确来说,是针对有条件的公社和乡镇进行定点的电视推送,费用由国家承担。”
说罢。
徐云的脸上亦是闪过了一丝激动。
实话实说。
在眼下这个时代,想要商业化在乡镇的普及电视机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内欠缺足够的商业以及工业条件。
要知道。
这年头很多地方连电都没通呢
但另一方面。
商业化的角度虽然行不通,但配给化的方案还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
首先是电视机的产量。
早先提及过。
如今国内电视机的年产量是13万台左右,保有量在五十万上下。
说来也巧。
上辈子徐云在写的时候也写过类似的数据,然后有个人便拿着一张华南理工官网的截图来抬杠了,说当时的年产量只有2000台.
这里要搞清楚一件事儿,那就是集成电路电视和晶体管电视、电子管电视是不同的概念。
华南理工那张数据上记录的是晶体管电视和集成电路电视的产量,而且是寸单片的集成电路电视。
这些集成电路的来源是毛熊,和真正的国内电视产量是两码事儿。
包括后来哈市、魔都成立地方性电视台的时候从毛熊那边进口了200多台电视,这些实际上也是寸单片的集成电路电视。
津门无线电厂在很长时间内都只能生产电子管电视,当时的年产量还上过了工人日报进行表彰。
后来徐云还主动给了正确数据的参考来源,结果没想到那人就莫名其妙就破防了,徐云黑粉喜+1
还是那句话。
现在有很多资料是开放式的,可能你百度一下顺手一截就能搞定,但去‘纠正’别人的时候好歹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吧?
概念都分不清就吃了枪药似的胡乱杠一通,解释了以后自己感觉没面子就破防了,这特喵的让被杠的人找谁说理去.
更别说这年头的产量有13万台,其实并不能代表每年都会增加13万的用户。
这里的产量有相当部分会用于用户的迭代和维修更换——尤其是后者,这年头电视的故障率其实是很高的。
另外扣除掉体制内领导配给、部队配给后,流通到社会上的就更少了。
在徐云穿越来的2023年,电视机的年产量甚至达到了1.96亿台,差四百万就破2亿了——这可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但你能说全国每年增加两亿个电视用户?
还是那句话。
华夏的人口基数在全球都数一数二,很多你觉得夸张甚至反认知的数据,在这种人口的加持下其实是完全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