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 第四十六章 调任南镇抚司(2 / 4)

皇城,太和殿

今日是每日一次的小朝会,因此太和殿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十数人。都是旭阳朝的肱股之臣,每一个都是跺一跺脚就能引发一方震动的大佬级人物。

因为是小朝会,因此旭阳帝简单穿着明黄色的衮服,明黄色暗纹,又在衣领、袖口镶嵌着二指宽的金色流云纹,腰间系着玉带,带上正中间一颗拳头大小的蓝田玉。

他半依靠在龙椅之上,虽然姿态慵懒,但是举手投足间依旧有着皇威发散。

一身大太监服饰的米雨松身姿挺拔,屹立在旭阳帝下首左侧,双手自然垂在两侧,没有一丝太监的谄媚模样,反而像是一位顾盼自雄的将军。

旭阳帝和米雨松的目光此时都聚焦在一位浑身笼罩正统大气之感,神色不怒自威的绯袍大员,此人正是当今文臣之首,中极殿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的孔孝廉。

“陛下,许州郡王上表,许州境内出现多股流寇,郡王欲令亲卫征讨,请求陛下首肯。”

旭阳帝缓缓起身,捏了捏眉心,笑道:“朕的这位皇叔也太小心翼翼了,这点小事,自然是他自己决定便是!”

顿了顿,旭阳帝目光落在一脸正气的吏部尚书孔孝廉的脸上,道:

“孔卿,如果只是这点小事,还用不着你来凑报与朕吧。”

旭阳帝的目光虽然平和,但是对于孔孝廉而言,却宛如被巨龙凝视一般,海倾山崩般的威压悬在头顶,仿佛随时就要压下来。

但孔孝廉脸色不变,语气更是平稳中正:“陛下!老臣想说的当然不是许州郡王这种小事!”

呵呵,对于满朝文武而言,敢说一位郡王的事情是小事的,恐怕没有几个人。

旭阳帝轻轻颔首,示意孔孝廉继续说下去。

孔孝廉便继续说道:“如今天下虽然整体呈平,但近几年流寇迭起,好几处都有渐渐势大的迹象。不说盘踞在水泊梁山十数年的那伙贼寇,其他诸如陕西,漠北等地,都有人数超过千人的匪团凝聚。虽然这些贼寇对于我正阳大军而言不是什么问题,随便派出一位宿将恐怕都能轻易扫灭!”

“但是!”孔孝廉的声音突然变大,他往前走了两步,距离龙椅更近几分,抬头目光炯炯的对着旭阳帝说道:

“陛下啊,自从先帝抑文扬武开始,我正阳军力确实大盛!也的确是将北蛮压制在草原不敢擅动。我正阳子民享受了难得的和平时光。但如今天下局势也说明了,武力的野蛮生长,已经对国家的稳定造成了危害!”

孔孝廉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大殿左侧的几位武将,继续高声说道:“人民都好勇武,是好事,但文治礼治无法跟上的话,只会让无数拥有蛮力,却没有道德之辈扰乱天下。这不断涌现的匪患就是证明!那些匪首哪一个不是所谓的绿林好汉,偏偏有很多人,甚至是年轻人盲目跟随,甚至是崇拜这类人物!”

“虽是穷文富武,但如今的天下比之康阳朝之前,武人的数量多了不知多少倍,甚至天下有三千万学子,而好勇之辈的数量,可能也已达到如此规模!老臣不是让陛下压制武人,因为北蛮虎视眈眈,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平,我们需要武人。”

“但同样的,文人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要!文人可以教化民众,传播道德思想。老臣今日真正想求的,是让陛下重开恩科,恢复三年一期的春闱!”

旭阳帝眉毛挑了挑,脸上闪过一瞬间的怒火,但又刹那消失无踪。

恩科,春闱,科举

自从南方士族集体怒骂了旭阳帝的父亲,康阳帝穷兵黩武之后,康阳帝便大笔一挥,取消了科举。

但过了没几个月,他老人家又大笔一挥,开了一次恩科,只不过那一次,面对的只是北方的读书人。

而后的几年,直至康阳帝驾崩,也有几次恩科,但大多都是由康阳帝亲自取士,取的大多是北方的读书人。

到了旭阳朝,旭阳帝基本上两三年开一恩科,倒是把南北读书人都安排了进去,可最后取士的还是皇帝本人。

而孔孝廉要开的,是正式的科举,皇帝不能直接取士,而只能等科举开榜后,在中举的人里,面试后挑选。

关键的关键,就是这个开榜,开榜意味的其实就是公平,大家糊名考试,各凭本事。

而要论考试的本领,南方人只会轻蔑地看着北方人,一言不发,一切尽在不言中。

旭阳帝怒火一闪而逝的原因,是因为他第一反应是南方人的士族想要搞事情了。但念头一闪,孔孝廉是河南人,哦,那就没事了,孔卿这个人历来对事不对人,有这番提议,自然不会是抱有私心,而是真正为了这个国家好的。

旭阳帝沉默半晌,然后依次看过孔孝廉身后的内阁成员,也是六部的各个魁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