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戴森球,或许可以把它称作戴森云。”吕永昌耸了耸肩,“这应该是三种架构中最简单的一种。”
“每一片云朵上,都可以集成十座【凤凰一号】反物质生成装置。”
“借助自带的推进装置,它们可以长时间维系自身的运行轨道。”
“甚至,我们可以随时增添‘云朵’的数量,来控制反物质的生产效率。”
“优势很多,劣势自然也有。”
“它对格利泽555的能量吸收效率并不是很高,至少比不上真正的戴森球。”
吕永昌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戴森环,眼中精光闪烁:“或许……我们可以把戴森云与戴森环相结合。”
“先实施难度较低的戴森云工程。”
“等反物质引擎研发成功后,在考虑实施戴森环工程。”
“至于真正意义上的戴森球工程……”
“等人类的技术水平上升一个台阶后再考虑也不迟。”
吕永昌的这一方案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和无比庞大的戴森环、戴森球相比,呈分布式结构的戴森云无疑更适合目前人类的生产力。
……
方案敲定之后,在吕永昌的带领下,科学院立刻开始了加班加点工作。
一个月后,戴森球1期工程——戴森云设计图纸正式出炉。
在经过零的数次模拟验证后,一艘艘工程舰以及【饕餮】物资储备舰离开曙光星,向格利泽555恒星系中央奔赴而去。
在开展戴森球1期工程的同时,反物质引擎的研发工作也逐步开展。
作为四级文明的入门科技,其研发难度可想而知。
……
三十年后,地球历2500年。
曙光星环境改造项目终于落下帷幕。
吕永昌看着全息投影中呈现的各项数据,眼中闪动着兴奋之色。
外界大气压已经降低到了2.5个标准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