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
经过一次次改良、完善的实验方案成功出炉。
整个实验过程被安置在一艘特殊定制的小型星舰上。
这艘实验舰的整体形状呈现为纺锤形,实验舰外部,围绕着一圈圈圆环状设施。
这些圆环状设施,便是粒子加速器的轨道。
根据实验方案,科学院将在超光速航行的状态下,再次进行高能粒子对撞实验。
由于实验舰上的粒子加速轨道体型较小,提供的加速能量也相对较弱,所以,大部分粒子加速工作被放在星舰之外。
在无数舰载无人机构建的超大型粒子加速装置下,质子将被加速至(1-1/10^40)光速。
而后,这些粒子将会被送入实验舰周围的环绕轨道,并在磁场的作用下维持自己的运行速度。
接下来,实验舰将会在曲率引擎的推动下,进入曲率航行状态。
为了防止通讯出现中断,航行最高速率被定为10倍光速。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粒子对撞的同时,数台高能激光发生器将向对撞区域释放高能激光。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尽可能为所谓的快子提供能量,减缓其运行速度,以便人类实施观察。
“各单位注意!”
“快子观测实验现在开始!”
“启动舰载无人机磁场,粒子加速现在开始!”
在经过数次检验,确认没有任何疏漏的地方后,实验宣告开始。
……
和上一次粒子加速相同,整个加速过程需要消耗一年左右的时间。
一年后,地球历3610年。
“教授,质子已成功进入实验舰环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