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齿子一抖搂,三棵棒槌就露出来了,果然白白胖胖的挺水灵,看着就不错。
别人一听,也都着急了,赶紧抡着三齿子开刨。
接着,就听见冯超也说,棒槌长的不错、
做试验田这五十丈棒槌,正好是一个串儿。
旁边也有人在起参,大家伙儿一听说这边棒槌大,都过来凑热闹。
还有的人,就从那边拎过来十多棵棒槌做对比。
一比之下,果然不一样,追肥的要比不追肥的大一圈。
“行,这些棒槌单独装袋子啊,回去做好标记,单独加工。”
不光要试验水参产量,还得试验一下做货的出货率,这样才能确定追肥的真正效果。
许世彦说话必须好使,赵建设几个按照许世彦说的,这五十丈棒槌起出来,都单独装着,麻袋上用笔写上记号。
到下午干完活,五十丈棒槌正好装了满满当当十一个麻袋。
早晨上山的时候,带了大杆秤。
于是几个棒小伙儿过来,找木杆子穿进杆秤的吊环里,秤钩子勾住麻袋。
两边小伙子抬起木头杆子,麻袋离地,那头有人拨弄着大秤砣,直到秤杆微微抬头,然后报数。
“九十八斤。”
这年月的麻袋小,装豆子啥的分量重,装棒槌多数都在一百斤上下。
十一个麻袋全都过秤,然后去了麻袋的分量,最后算出来,五十丈一共起水参一千斤一百斤多点。
一麻袋再扣去二斤土,也就是说,平均一丈产二十斤出头。
而没追肥的那边,最好的也就是一丈起十六斤棒槌。
这么一对比的话,追肥后,平均每丈棒槌增产四斤左右,达到百分之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