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婿,这个有没有后传?”
冯少卿不愧是举人出身,改口速度奇快无比,语气流畅自然,好似沈炼和冯素贞已经成亲多年、琴瑟和鸣。
沈炼就更不用说了。
改口速度比冯少卿更快。
翁婿二人心照不宣的改口,把冯素贞看的一愣一愣的,心说沈炼给冯少卿灌了多少迷魂汤,把人灌迷糊了?
冯素贞不知其中因果,沈炼对此却知之甚详,官场声望有两种,一种是实际的声望,一种是吹出来的声望。
换个说法就是——名声!
不要觉得古代人不懂,实际上古人玩的比现代人利害多了,二十四孝至少有一半,是为了举孝廉吹出来的。
古往今来这种热搜多不胜数:
得苍龙七宿可得天下;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
得杨公宝库可得天下;
得和氏璧可得天下;
得慈航静斋支持可得天下;
这些“热搜”或许不那么准,至少能维持住格调,比如苍龙七宿,传承足足一千多年,至今仍旧有人相信。
李善长、刘伯温出山之前,难道没炒作名声?刘伯温那些轶事,肯定不是沈炼编造的,也不是虚若无编的。
冯少卿要的就是名声。
从治理能力而言,冯少卿的能力绝对不算差,但大明的能吏那么多,冯少卿的政绩好,难道别人的政绩差?
皇帝凭什么看重冯少卿?
怎么让皇帝关注杭州府衙?
出奇制胜,炒作名声,提升格调。
白蛇传从出现开始,便是风靡各个州府的戏曲,如果有了“前传”,而且是完整的系列,显然能炒作名声。
顺便还能蹭热度。
比如沈炼编造的故事,是用柳宗元的名篇《捕蛇者说》作为背景,冯少卿用点手段,就能“效仿柳宗元”。
后面的故事如果提到韩愈,他就召集文人士子写文章纪念韩文公。
只要做的足够热闹,早晚能传入朱元璋的耳朵,冯少卿并非无能之辈,治理地方颇有成效,符合升迁条件。
这个过程差不多需要两年。
那个时候,冯少卿刚好做足三年杭州知府,可以升任六部侍郎,按照冯少卿的能力,十之七八是户部侍郎。
就算某些事做的不够好,只要是钱财方面的问题,沈炼至少能兜底。
或许不能升迁,但肯定不会被贬。
冯少卿这些弯弯绕,冯素贞见识少想不明白,沈炼却看得清清楚楚。
见识过很多次了!
“岳丈,古语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小婿最近无甚灵感,后传暂时写不出来,您等待两三个月,先让戏园排练这个,给小婿创作时间。”
“贤婿,我觉得有些不对,你不是鲁莽武夫么?你怎么什么都会?”
冯少卿面露怀疑之色。
他甚至能够猜到,沈炼和冯素贞设下连环局,假意显露出破绽,然后趁机突出奇招,让他彻底无话可说。
如果这么算,沈炼写的东西……
多半是他提前找的笔杆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