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韩子墨,别号寒山翁,平生最喜秋菊。听闻汾城伯佳作之中提及晋陶渊明独爱菊,未曾想竟是与老夫志同道合,只不知这位陶渊明可有咏菊的诗句或文章流传啊?”
荣非斜眼看向这位寒山翁,挑了几下眉毛笑道。
“巧了!还真有一首。”
说罢,半点不犹豫的拿起毛笔在纸上勾画起来,不消片刻一首咏菊的诗句便写好,并贴心的在末尾写上荣非赠寒山翁几个字,然后交到韩子墨的手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韩子墨的举动被其他大儒看到顿时受到启发,齐刷刷的朝荣非涌了过来。
荣非见状顿时大惊失色,这自己如何遭得住?
赶忙又是惊疑了一声,唬的众位大儒一愣。
“刚刚想起来,前些时日在皇宫里诵读的那篇文章尚不完全,不如便趁着今日的机会将其完整写出来吧。”
“可是那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比于诗词文章,大儒们更看重的还是这种大义微言,传世圣典,听闻荣非要将整篇文章写出来,立刻就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黄粱夷和韩子墨问听后也将手中的纸张小心收好,凑过来静等文章问世。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篇文章所涉及到的人物和历史事件众多,不过想来经过前几篇文章诗词的铺垫,众位大儒多少已经有所适应了。
反正一切未听过的人名、地名、事件全都是源自于小说之中。
文章写完之后,众位大儒都是神情肃穆,先掸了掸衣袖,再整一整衣冠,然后围在桌案四周,逐字逐句品读琢磨。
期间自然会有人发出各种疑问。
舜是谁?傅说又是谁等等等。
舜帝荣非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傅说真心不知是何人也,于是只能统一解释。
啊这些是小说中的大人物,都是微末出身,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成莫大的成就云云。
于是又有人发出疑问。
是出自《三国演义》还是《大宋》?
荣非答:《三皇五帝》《东周列国》《春秋》。
有人惊呼“汾城伯你到底写了多少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