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 从我做起!(1 / 4)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291 字 7个月前

如此祸害地方,难道说河南官员都看不见吗?刚开始还真不是,从当地知县到布政使和巡抚,弹劾的题本雪片一样飞向了紫禁城。

可这些题本到了司礼监立马如石沉大海,万历皇帝不光不表态,事后还故意找茬儿,把这些上疏弹劾潞王的河南官员撤职的撤职,法办的法办。

时间一长官员们算是看明白了,潞王不能碰,只要他不造反爱咋滴就咋滴吧,反正祸害的是百姓,毁伤的是朱家江山,犯不着冒着掉脑袋丢官的危险去出这个头。

然后在河南官场里就形成了一个潜规则,来上任的官员闭口不再提潞王府半句坏话。即便万历皇帝驾崩了,景阳皇帝登基了,潜规则也没变。

景阳二年,《推恩令》颁布,各地藩王年俸减半,潞王朱翊鏐率先上疏反对。结果侄子比哥哥差远了,非但没宽容还下旨呵斥,措辞十分严厉。

从此之后潞王确实收敛了不少,也没再公开反对《推恩令》,洪涛这边则是忙于和满朝文武斗心眼,出于对明代藩王的极度蔑视也没多想,或者说是给忘了。

但潞王朱翊鏐却没有真的服软,表面上收敛只是假象,实际上却把手伸向了河南与隔壁山西的几处盐场,勾结了当地官员通过掺假、虚报等手段大发其财。

玩盐,潞王算是后辈,晋商才是前辈。可潞王有权势,这是晋商无法比拟的。而潞王贪财,晋商有钱,两边是一拍即合。于是潞王府就成了几家晋商的后台,一步步陷入了私贩禁榷物资的泥潭。

“高攀龙,再敢皮笑肉不笑,朕就治你的罪。是不是觉得这步棋下得很高明,把朕逼到了墙角,自然而然就会松口饶了某些人的死罪?这样一来你既保住了名节又尽了情谊,两全其美是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