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1 / 4)

王英瑞在乐福大楼顶层办公室看着沿河路络绎不绝的人群,心中感到无比自豪,自己梦寐以求的正一步步清晰起来,他坐拥亿万财富是国家的大气候好,让他抓住了历史的机遇,成为一个有用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致富不忘人民的王英瑞,在三十岁以后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全村人们都富裕起来,为了这个目标要竭尽所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同龄人,并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圆满地去完成新飞集团的助村工程。

虽然新飞集团的助村工程遍地开花,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西北地区不仅人迹荒芜,而且干旱少雨,给助村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柳林乡胡柳村国土面积44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12户392人,截止2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电话,无路灯。胡柳村到柳林乡的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3公里,距离集贸市场7公里。年平均气温9c左右,年降水量约23毫米,有耕地1646亩,有沙化草地3295亩。

该村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2个,党员总数19人,党员中男党员16人,女党员3人。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交通不便;居住条件差;人畜饮水困难。

新飞集团的助村工作人员黄家强驾驶“地球漫游者”来到胡柳村,村高官胡天华与村主任杨世林把黄杰强迎接至村委会,妇女委员柳茹絮给众人泡了黑枣茶,黑枣泡水可以补充体内丧失的水分,缓解口渴。

胡天华向黄家强介绍了村里的情况,黄家强对胡柳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该村只有胡、杨和柳三姓,他们世代居住戈壁中,虽然该村尽管知名度不高,但是柳林村古城却别具一格。古城的四面建有瓮城,与城门皆保存完好,形似乌龟的肩足,使得这座古城看起来宛若一只金龟,这座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万历三十六年,距今已有4多年的历史。

城池成为连接青海、xj、xz等地的咽喉之地,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然而,上世纪中叶的大规模建设却给这座古村城带来了破坏,树木被砍伐,明清时期修筑的庙宇楼阁也被拆除,导致水土流失、盐碱化,使得柳林古城不复往日的繁华景象,如今站在古城中放眼望去,一片荒芜的景象。

古城是一座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土城,无论城墙还是城内的建筑基本都是黄土夯筑而成,所以使得整个古城看起来更为苍凉。城墙周长约175千米、高12米、最厚处有6米,宏伟壮观。然而,为了保护城墙,现在已经不允许登上城墙。尽管历经沧桑,柳林古城依然展现着昔日的风采,成为戈壁中的瑰宝。

走进胡柳村古城,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眼前的景象显得冷寂而寂静。然而,回想起几十年前的景象,这里曾是一个繁华的村庄。当时这里驻扎着5多名知青和1人的马队,城内设施齐全,包括马场、操练场和草料场等。即便在现在,这里也有1多户人家居住。

村里的小学是建国初期建造的小学,这座小学的建筑风格典型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特色,然而由于生源稀少,这所学校已经快要废弃不用了。尽管如此,村里有专人守护着这座学校,以保护它的历史价值和独特魅力。曾经的繁华和荣耀,如今虽已消逝,但在每一栋民居和每一寸土地上都还残留着岁月的痕迹。古城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地方,它的存在让人们可以回溯到过去,与历史进行对话。尽管如今这座古城已经不再繁华,但它留下的记忆和故事永远不会消失。

黄家强聆听胡天华的介绍直至中午,这时柳茹絮告诉可以开饭了,胡天华让柳茹絮把饭端进办公室吃,午饭是炖羊肉和馕馍,还有村民们自酿的家乡酒。

胡天华等人陪着黄家强饮酒至傍晚,杨世林问柳茹絮:“茹絮,黄工住宿安排好没有?”

柳茹絮说:“主任,安排好了,在村委会东边最好的窑洞里。”

“行,你要照顾好黄工。”杨世林说。

“我会的。”柳茹絮答道。

黄家强看了看已经喝醉的胡天华,和杨世林分手后由柳茹絮带到窑洞前,窑洞是黄土高原上古老的居住形式,陕北人很早就有“挖穴而居”的习惯,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4多年前。当地人曾经世世代代住在这些窑洞里,赓续血脉,延续乡愁,形成独特的陕北民居文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