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瞪了一眼廖立,没好气地说道:“喜从何来”
廖立捋着胡须,笑道:“陛下纳阴氏,宛城诸姓当归附也。”
“哦?”刘禅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说道:“卿此言颇有深意啊?”
“陛下,可知阴氏渊源否?”廖立说道。
刘禅坐在榻上,指了指偏坐,示意廖立入座,说道:“愿听卿详解。”
“诺!”廖立落座,拱手说道:“阴氏,本非阴姓,乃是管姓。其先人正式春秋时齐相管子(管仲)后人,因田氏代齐,管氏子弟不得已出逃,入仕楚国,管修(阴修)被封为阴邑大夫,遂后人以阴氏为姓。”
春秋战国时期,诸多大夫后人因封地之名为自己之氏,如卫鞅(公孙鞅)因被封商地,又称商鞅。后世中赵、韩、魏、唐、秦、周等姓氏,很多都是从‘以邑为氏’而来的。
如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先人都是嬴姓,但由于分封地不同,就有嬴姓秦氏、嬴姓赵氏之分。而至战国末年,姓氏合流,到汉代彻底消失。
至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对于上古的姓氏之分已经消失了,因此他自己对姓氏也不太清楚。故才有秦王政,嬴姓赵氏之说,称赵政。但若严格称之,从嬴非子受封陇右秦地开始,秦国一脉当称嬴姓秦氏,以别与赵氏不同。
当然,若是称秦国为嬴姓赵氏也并非是错,因嬴姓赵氏先有封地,而嬴姓秦氏的先人是跟着嬴姓赵氏的人混,以嬴姓赵氏自称,以示自己尊贵。自秦非子受封秦地开始,就是号曰秦嬴。
廖立瞄了眼刘禅,见其并无反应,继续说道:“故阴修之后,阴氏于南阳扎根,历经楚、秦、前汉、后汉,绵延数百年,与本地士族互相姻亲,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光武之妻阴丽华,其母邓氏,便是新野邓氏族人。”
“而后汉初期外戚阴氏显贵,至中衰弱,邓氏为后。后汉和帝时,邓、阴二后互相厌恶,邓、阴关系有所降。话虽如此,但其间阴氏仍为显贵,于地方上富贵一方。……”
简而言之,阴氏在南阳扎根数百年时间,历经数代,于地方上各士族联姻,关系网极其庞大。他们的衰弱只是相对于自己之前而言,对于地方上各种中小士族依然是顶级士族。
汉末时,南阳阴氏豫州刺史阴夔、琅琊相阴德、少府阴修。而蜀汉国内也有南阳阴氏族人阴化,早些年出使过东吴,只不过其早亡,此次没有随军征讨。
刘禅微微颔首,听廖立如此讲述,也明白了为什么阴氏不遗余力地献媚于自己。因为他们再不发力,他们就要在天下失去了自己的地位,沦为中下游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