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1年,建兴十九年。
距离诸葛亮病逝,已过了三四个月,大汉的官吏恢复了正常的办公。同时新的一年春耕的时节也到了,为了劝导官吏勤于农事,刘禅在田亩中亲耕,同行者还有众皇子。
清晨时分,刚下过春雨。望着绿意盎然的原野,刘禅感叹几声,对着太子刘璿说道:一岁之时,在于春季。若废春耕,国税安出?百姓何所依?太子今后治事,当以春耕为上,不可忘也!
诺!太子刘璿微微拱手,说道:儿臣谨记,不敢相忘。
大汉以往北伐出征,基本是春季之前的冬季出兵。在秋收之后,发动地方百姓出徭役,转运粮草,在冬季的那几个月之内,迅速的筹措到满足大军的所需的粮草。
入春时,发徭役的百姓归家春耕。到三月份,农事尚闲之际,再发一次小规模徭役,为大***运粮草。接着百姓归家,解决自家的夏收。
以上的描述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而言,却对执政者提出一个极高的要求。一般人根本玩不转,如果调度出现问题,产生了延期或者延时,便会极大的影响到地方上的春耕,而这便是政治能力的体现。
蜀汉北伐的成功,在后勤上一靠刘禅搞出新式耕法、蜀中犁等物增加亩产,二靠诸葛亮爆表的政治能力调度有序,从而才让大汉北伐期间少有缺粮之事的发生。
为什么到姜维时期,其被扣上穷兵黩武的帽子。归根到底还是诸葛亮遗留下的政治秩序被破坏,以及姜维不按农时的长期北伐。
如249年秋,北伐陇西;同年冬,再出陇右;253年春,北伐南安;254年夏,姜维北围襄武。255年夏秋,桃水大捷;256年夏,段谷大败;257年冬春时,攻关中。
而诸葛亮用兵,227年冬,北伐陇右;228年冬,陈仓不克;次年春,转攻武都、阴平二郡;231年冬,再伐陇右,卤城之战;234年春,北伐关中,军屯当地。
姜维虽长期跟随在诸葛亮身侧,但只得其表,而不得其质。军事归根到底在于后勤,后勤不支,强如诸葛亮打出了卤城之战,亦要引兵而退。
蜀汉后期,不按农时的兴兵北伐,徒废国力,致使百姓疾苦。加上国内老人政治以及二代政治的兴盛,彼时的蜀汉安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