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逊家的生活来源,主要以家庭种粮、种菜和务工为主,山间平原地区,村户较多,各家分到的种粮地自然也没有多少,去除掉自用部分,每年用来出售的部分不过几百上千斤;种菜季节性很强,从阳历五月份到当年十一前后,蔬菜的价格也随着供量的攀升,并不能支撑更多的收入,更主要的是农户都以散户为主,缺乏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念和方法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务工在那个熟人介绍和零工时代,务工的时间连续性难以保证,特别到了冬季,泥瓦活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家庭稳定收入成为孙父孙母最为头疼事情。
村里这一次组织承包山林,一方面可以减少林地看守的投入,有效的防止偷砍滥伐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村里百姓的收入,可谓是一举多得。
承包林地是需要和村里签订协议的,除了义务栽种树苗、不准砍伐树木以外,林地的灌木可以收割自用,林地的果实可以拿出去卖,这个着实让孙家三口人开心不已。
孙逊家承包的林地,位于沿着小东河北上大约五里地的地方,距离公路不远的一处缓坡上,因为前些年乱砍滥伐的比较严重,靠近路边的地方已经只剩下一人多高的灌木丛,原来十几米高的松木也只剩下了林地上干松针旁的一个个木桩。
初春的山林,还有不少的积雪留在林间,满山长满松树、柞树、榆树、杨树等;孙父孙母为了春天尽快种植义务树苗,这几天将靠近公路一片干枯的灌木枝归拢到一处,并打成捆垛成垛。并在靠近公路一侧立上几根木板,提醒林地已经被承包。
春天一到,孙父将村里提供的树苗用板车拉了回来,经过孙父孙母的两周时间的栽种,一大片、半人多高的松树苗已经栽到了林地里。由于林地需要定期的看护,孙父孙母决定在林地边盖一间红砖房,用来长期驻扎。
周末,孙逊爬起来时,孙父孙母已经出发去了林地,孙逊掀开饭桌上的盖布,抓了一个馒头,就快速的跑出了门。
沿着小东河西侧的公路,蜿蜒前行,上坡虽缓但五里地的路程,也让孙逊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到了一处小溪处,孙逊离开公路转向左侧的小路,穿过路旁的榛子林就到了。
孙父选择在小溪北岸一块较平坦的石头地,盖了一栋十平米左右的小房子,里面简单到只有一个炕和灶台,窗户也是简单的用旧窗框和塑料布做的。房屋的后面已经放了一大垛的柴火,估计今年冬天肯定是够用了,应该不用在严冬里去大地拉苞米杆。
房屋西侧,孙父借着地势低洼,挖开下面的大黑石块,再把小溪里面的小碎石铺到下面,挖开一条小水渠,把小溪的水引进来,就形成了一块小水塘。
孙逊还有很多不认得的树,孙父较有兴致的带着孙逊向林地的深处走去,在孙父的指认下,孙逊看见了果松,一种产松子的松树,还有大片的核桃树、榛子丛,不少柞树上缠着野葡萄藤,孙父告诉孙逊野葡萄可以用来酿酒,翻过一个小山坡,下面长满了刺五加丛,上面的嫩尖,用手掰下来就能吃,孙父听别人说这个可以做饮料,不过平时作为山野菜也是可以卖的。此外,山林的地面上铺满干枯的松针,在这里,每年春雨一过,就会长出不少的榛蘑,环境再好一些的地方,幸运的话还可能找到松茸,听孙父说松茸会更值钱。
站在上坡上,孙逊第一次看见孙父如此的开心,看着周围的林地,孙父好像找到了另外一个家园,对于从小依山傍水长大的人来说,对于山林的亲切感,的确不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