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传统的农村生活依照老祖宗留下的种田规律,春种秋收,农民的生计在社会的大发展时,显得那么的不搭调,以至于很多农民开始走出农村,放弃种田,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因为在他们看来,种田是一种没有出息的表现。
被放弃的土地承包给了在那里愿意种地的农民,但是产出依旧有限,传统的种植方式,让农民继续沿着适季而种,无论粮食还是蔬菜,都在上市旺季的时候显得那么供大于求,有些菜甚至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这一切对于农民来说是无可奈何的。
孙逊很快在这一次政府干部下农村的潮流中,申请到村做一名村干部,而选择的地点就是自己家的村子。
孙逊很是懂事的先去拜访了几位“前任的叔叔、大伯”,和这几位前村书记、村长聊聊天,对于孙逊的这种选择,大家都是一直在摇头,劝孙逊还是回到县城去上班,因为那样才更为体面,也对得起父母一直供他读大学,回到农村,能做什么事情呢,这在“前辈”的眼里,是最不好的选择。
孙逊则是一笑了之,开玩笑说是领导的决定,自己也得听从。
之后孙逊召集村部开会,把县里的任命读了一下,也听了村里其他干部对于目前村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孙逊把自己见到的农村改革的案例逐一说给大家听,并鼓励大家要有信心,但从大家的反应上看,对于孙逊这个“毛头小伙”的说法,半信半疑。
村长是年长孙逊几岁的瘦高男,叫林峰,因为年龄差,小的时候不怎么在一起玩,林峰专科毕业之后也回到家乡,在村里担任会计,后来因为在村里的有了一定的地位,逐渐的当上了村长。村会计是孙逊叔叔辈分的,大名叫石宇,孙逊的父亲叫他石头。治保主任、民兵连长、妇女主任也都是村里的老人儿。
孙逊先查看了这几年村里的账簿,收入主要以上级拨款、土地承包费、山林承包费、占地补偿之类,村里前些年还有两个村办小型企业,后来也停工停产了。
土地的承包,基本是村集体的非农用耕地,有的池塘回填后也盖上一些厂房,做一些初级加工产品,像豆制品加工、空心砖制作之类的。但普通百姓的收入基本还是源于农产品,村里对于那些贫困户更是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孙逊在村里足足调研了一个月,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问询各家各户的生活状况和家庭收入来源,后期走访村里的一些荒废企业,看看如何协助能够重新开工。
夜晚,孙逊记录着自己近期的调研结果,分析如何才能使农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从实际出发,既能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又能快速的让农民们参与进来,实现共同富裕。
孙逊从大学到工作,一直和珠珠保持着书信的来往,尽管现在已经可以通过一通电话、一个短信就能够交流沟通,但是孙逊和珠珠始终保持这种传统的方式,日积月累积攒下一箱子的书信,但对于两人的关系,孙逊此刻的定义是“亲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