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点点头道:“现在,我把鉴古之学也分为三个境界。”
夕阳慢慢的沉了下去,老人的脸上光彩熠熠。
“第一层境界,是知道它假。看出来这东西是假的,也知道它假在哪个地方。这个境界多看一些鉴定的书籍就可以了。上次我给你的书单就是充实这个层次的,这是横向提升,提升宽度和广度。”
“第二层境界,是知道它为什么假,为什么真的会那样,而假的是这样,中间到底是原料的变化,技术的变化,民俗的变化?还是文化的原因或者历史的原因。这个层次需要你多读书,不光是历史文学,甚至包括地理和各种文献。这是纵向提升,提升高度和深度。”
“当今中国的鉴古,大部分只停留在第一个境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到了第二个境界的极少,仅有的几个也垂垂老矣,大限临近了。”
说到这里,不知道他想起了什么,半晌沉默不语。
“师父,那鉴古的第三重境界是什么?”
常闲忍不住问。
“鉴古的第三重境界……”
老人肃然道,“就是变化气质!”
气质?
老人解释道:“北宋张横渠提出复归天性,所谓的“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就是后天的学习与道德的自我修养来改变气质之性。”
“朱晦庵也以为,人之为学,却是要变化气禀,反之者,修为以复其性,而至于圣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