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可以这么说,温格是坚持以我为主,弗格森和穆里尼奥则是有点倾向于因敌制宜。
但也还有另外一种主教练,他们很特别,正好夹杂在学院派和现实派中间,他们很重视战术体系的构建和维持,也有属于自己的战术理念,并坚持自己的战术思想,但他们又会根据对手而进行适当的变化和调整,而且他们也都有着很出色的战术嗅觉。
叶秋和贝尼特斯就属于中间派。
纵观叶秋和贝尼特斯可以说是英超最强调协同作战的两名主教练,当年贝尼特斯的利物浦和叶秋的切尔西,就被看作是英超最强调整体性的球队,而现在穆里尼奥沿袭了叶秋的这一特点,而叶秋则是在托特纳姆热刺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整体。
但两人又有点不同,贝尼特斯强调的是细致,他的战术以非常非常苛刻的要求著称,甚至有不少人都觉得,他对球员的要求就是近乎机械人一般,让球员在球场上机械的执行他的战术要求,而他也对每一场比赛的布置细致到了繁琐的地步。
可叶秋就相反,当初他在切尔西的时候,对战术细节要求也很高,可来到托特纳姆热刺之后,他开始打造一个更加开放性的战术平台,他非常强调目的性和创造力,他主张在球队统一目标和思路的情况下,所有球员都能够采用一种开放性思维来引导比赛。
但不管是叶秋还是贝尼特斯,他们都很坚持自己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有着很强的战术嗅觉,甚至不惜为此而冒险。
叶秋这一场比赛的首发战术很被动,他确实是被温格给压制了,但很快他就把握住了温格战术中最大的软肋,那就是体能的消耗会很大,尤其是考虑到阿森纳队内都不是体能超群的球员,采用这样的战术到了下半场会非常被动。
如果是正常的主教练应该采取堵的做法,就是遏制阿森纳,但叶秋却反过来,任由你控球,任由你攻,我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拖垮你,进一步消耗你的体能,甚至上半场丢多少球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拖垮你。
这是一种非常冒险的做法,因为可能上半场托特纳姆热刺根本就守不住,但切赫出色的表现,至少在上半场两次拯救了托特纳姆热刺,所以叶秋赌赢了。
到了下半场,阿森纳的体能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叶秋又在第55分钟连换两人,这让温格陷入了犹豫,但这两次换人是有预谋的,没有太大的风险,因为那时候阿森纳的体能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换人上来就是要进攻。
对于当时的叶秋来说,只要进攻能够奏效,后防线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
相对来说,温格的换人就显得有点谨慎,甚至可以说是保守,换上亚历山大?宋是想要加强防守,但喀麦隆国脚面对托特纳姆热刺的进攻,并没有展现出自己的水平,而换上本特纳,也同样没有在进攻端给托特纳姆热刺施加压力。
但同时也必须要看到的是,阿森纳的板凳厚度确实是太薄弱了,这已经成为了温格球队最大的瓶颈,因为没有足够雄厚的板凳厚度,主力阵容完整的时候你可以表现得很好,可一旦到了冬歇期后,那你将遇到最大的考验。
贝尼特斯在利物浦则是有点相反,西班牙人总是喜欢从一开始就打轮换,阵容一天一个变化,球员也是变来变去,让人捉摸不透,可这支球队每每总是在后半程发力,就是因为轮换出来的效果,但也很容易导致利物浦前半程成绩不稳定而丢分过多。
叶秋很重视球队的构建合理性,如果仔细剖析托特纳姆热刺的阵容,就不难发现,这支球队的板凳厚度实际上很强,虽然不如切尔西的替补席上球星云集,但实力也不俗。
锋线上走了范尼,但有卡瓦尼和卡罗尔这两大新秀,卡罗尔被看作是希勒二世,或者是范尼二世,卡瓦尼技术不错,比赛投入积极性很高,跑动范围很大,而且射门能力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