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女士的“影评”矛头直指加州太平洋煤电集团,还能登上“纽约邮报”这样的超级大报头版头条,当然是花钱。
不过这些对比一部大电影的收益,就是小钱钱,不值一提了。
无数北美人,包括传媒机构,当然也知道加州太平洋煤电是一个庞然大物,可媒体人为了追新闻,也是很拼的。
尤其是那种足够火爆,惊爆眼球的大新闻!
现在,还有什么比“永不妥协”更夸张的新闻?很多新闻人最初看到玛丽的“影评”,还以为是开玩笑呢,是假新闻。
再一想“纽约邮报”的分量,大家就沉默了。
太平洋煤电集团真的像是(永不妥协电影里的“港岛某煤电集团”那样,因为管理不善,疏忽,导致大量用于工业防锈的六价铬渗入地下水,从而引发一个小镇的北美公民,大量患病??
轻的还是头痛、流鼻血、呼吸道疾病?中等程度器官衰竭??
艹!
这是36度打滚原地爆炸的新闻热度!
然后,不管是纽约还是芝加哥,亦或者加州、迈阿密等等,看来自港岛的电影(永不妥协,已经成为了全美媒体人的必修课,从纸媒到各个电视台。
海量媒体人抢着涌入电影院观影,再然后海量人士飞往加州,辛克利镇!
现阶段的辛克利镇,无疑成了全美之光,无数视线关注而下!
这一波沸点新闻带起来的潮流,几乎压到了一切北美境内一切声音,那真是……
华尔街日报,“何其荒唐?!堕落!恐怖而又扭曲到变态?!一部来自港岛的(永不妥协,电影中发生的一切,竟然可以在北美本土找到原型??”
芝加哥论坛报,“太平洋煤气电力集团!加州之耻!
华盛顿邮报,“今天不是愚人节!
不是!
洛杉矶时报,“谁来拯救加州人民的健康安全?超过一半加州人民都是在使用太平洋煤电集团提供的电力或煤气、天然气,包括笔者自己,但我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惊悚中。”
………………
真的爆了!
玛丽的“影评”是刊登在北美时间7月11号上午八点,伴随纽约邮报席卷北美的。
然后最迟到中午,一个个席卷北美的大报,纷纷就出了加急刊,全是在宣扬永不妥协这一部电影……
他们不是主动想宣扬,而是想要说清楚太平洋煤电集团到底干了什么事,那让读者先去看一遍(永不妥协,就是比任何文字描述更清晰明了,简单易懂的解说!
太平洋煤电,名声臭了!
一部电影让这掌握加州一半煤电的大家伙,就像是“被乱拳打死的老师傅”那样,懵逼凌乱到爆,再快速被北美媒体们锤的瑟瑟发抖,不敢发声。
话说这个能源集团是谁手里的?股权比较分散,可能这个大亨掺一手,那个大亨掺一手,表面上,它并不属于加州财团任何一个家族掌控。
股权分散,控股力不算太强,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机构的臃肿,内部权力分散,遇到突发危机不那么容易有一锤定音的声音出来快速公关处理。
要不然,原本的太平洋煤电,也不会动不动被起诉,被索赔了,它原本轨迹里最荒唐的莫过于电力设备落后,引发了全北美,最大的加州山火!
21年9月,太平洋煤电挖断煤气管线,爆炸,加州大火!
218年管理不善引发再度超级山火,面临索赔1多亿美刀,申请破产保护。
等等等。
这个奇葩集团真的挺骚,除了砸钱运作官方白手套、游说相关部门希望不断涨电费气费赚钱外,对于各种其他方面的危机处理,真就一般般。
所以,在太平洋煤电集团面对北美大部分媒体群起唾骂,吐槽的时候,公关表现不力。
它的声望名气,在全美乃至加州,简直是一落千丈!
(永不妥协这部电影,从北美时间7月11号上午1点场开始,几乎amc只要放一个厅,那每个厅都是超8成的上座率。
等到了下午?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原本amc院线只上了12块大荧幕,到了下午就扩散到15块大荧幕了。
再到7月12,昨天(永不妥协的北美票房统计出来后,几乎惊呆了无数电影人,那是足足883万美刀!
单日票房破近9万美刀,简直就像是逆风尿三丈。
不过,这真是电影主动创造“爆炸性时事热点”的最佳解释了,12块大荧幕,一个厅2座位,一张戏票4美刀,这样子计算,一个全美场满座就是96万美刀。
从中午到晚上12点,六个场次全满就是576万美刀票房。
何谈下午开始又加了3块大荧幕?那还有上午场呢。
首个夜间档周四2万美刀票房,周五883万美刀,周六,无数看过电影的北美人,无数市民更疯狂了,全都在疯狂diss太平洋煤电集团,如果这是网络大时代,估计太平洋煤电官方号得被喷的自闭。
给喷抑郁了。
然后,玛丽成为辛克利镇上千市民代表,配合高盖茨律师事务所状告太平洋煤电的官司,已经拉开序幕了。
这个官司的风声一出来,无数北美媒体再次陷入了狂欢中!
超级劲爆的时事热点,推动(永不妥协的电影票房再次大爆,直接砍下167万美刀票房,周日更是达到了1123万美刀高度!
第一个首周末,北美票房3273万美刀!
这放在9年代,年代属于普通的周票房冠军数据,可是放在1986年,对于整个北美影坛都属于平地一声爆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