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到最后几个字,曲声噶然而止。歌声却穿云裂帛,然后渐远渐稀,余韵绕梁,绵绵不绝。
“好!”采菊轩里边的军汉们听得过瘾,喝彩声愈发强烈。有人拼命地拍打着巴掌,有人却食髓知味,大声喊道,“再唱一首,请白姑娘再唱一首。我等日日在前方拼命,最希望听到的,便是长安的乡音。”
“歌倒是还有一首,可曲子尚未配好,只能清唱了!”白荇芷从不怯场,移动莲步走到酒桌旁,拿起一双象牙筷子,用筷子轻轻敲打面前白玉酒盏,“敕勒金颓壁,阴山无岁华。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羌儿吹玉管,胡姬踏锦花。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
“好个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众人又是大声喝彩。赞叹罢了,突然有人高声提议道“来个婉转'些的吧,我等日日风里来,雨里去,许久未听缠绵些的调子了!”
“对,对对,来个有些脂粉味儿的。整天杀来杀去,爷们其实早就倦了!”
白荇芷使了个眼色,琴师小萍立刻拨动丝弦,换了一曲悠扬的长安古调,“玉关征戍久,空闺人独愁。寒露湿青苔,别来蓬鬓秋。人坐青楼晚,莺语百花时。愁人多自老,肠断君不知!”
这回,却是歌声先停了。曲子若断若续的弹奏不止,就像一缕相思,慢慢将人环绕,抱紧,慢慢渗进心里,慢慢将心头一块肉拴住,系牢。解不开,断不去。
除了那首清唱的敕勒川,其余两首曲子,都是王洵早就听腻了的。但此刻隔着一片竹林静听,却别有另外一番滋味。特别是那句“人坐青楼晚,莺语百花时”。简直就是在说白荇芷自己,寂寞地困在锦华楼中,等着心上人早日带她脱离这烟花之地。
正愣愣想着,竹林那边又换了个曲调,白荇芷自己操琴,幽幽唱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珍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歌者无意,听者有心,隔着一丛清幽的绿竹,竟已经痴了。
注1:平康里是长安城有名的烟花之地。据传,古代烟花女子接客,如果恰巧接到了个童男子,则认为是吉兆。通常不会收对方的钱,反而会给对方发小红包。
注2:阿姨,即鸨母。白居易诗歌“弟走从军阿姨死,朝来暮去颜色故”中的阿姨,指的就是这类操这类营生的女子。
酒徒注:看黄易的书中,把风月场中的花魁称作“某某大家”,不知道出自哪个典故,还是他自己杜撰。谁知道请告诉我一下。酒徒不胜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