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是陛下亲口说的。但,但满朝文武,都,都以为你乃是长安守军的克星。大伙,大伙对你的战绩也是,也是有目共睹!”
“陛下一直很欣赏你。虽然你对他一直有误解。他曾经亲口对我说过,希望第一支进入长安的兵马是安西军。”
最后一句话来自马方,作为皇帝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武将,他说话不必像秦氏兄弟那般瞻前顾后,也远远没学会其他二人的圆滑,“陛下认为,若是想把叛军早日驱逐出长安,郭子仪和你两个,缺一不可。这回派兵前来助战,也曾经亲口对我叮嘱,说临战一定要唯你二人马首是瞻,不可因为所部为天子近卫,就傲慢无礼,肆意妄为!”
“是啊,是啊。郭老将军谨慎和你的勇悍可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让叛军找不到任何空隙可钻。”见王洵目光里透着几分怀疑之色,状元公秦国桢继续耐心地补充,“张兄的性格,想必明允你心里也非常清楚。万一你在带兵去救援他之时,长安战场出了不可预料的状况,他恐怕会把所有责任都归咎在自己头上。”
“河南不比京畿,周围情况复杂,很多地方势力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如果你绕路而去的话,沿途的粮草供应恐怕很难保证。除非明允你一路抢过去,把所有敢于肯为你提供补给者,全都当做叛军给消灭掉!”秦国模也换了个角度,继续苦苦规劝。
马嵬驿兵变之后,李隆基表面上把权力都交给了李亨,实际上却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准备重新掌管朝政。父子两个明争暗斗,持续了整整一年才以李亨一方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这期间阴招迭出,花样翻新不断,令本来就没剩多少的朝廷威仪,彻底成为了一个笑话。所以地方实力人物对朝廷的命令置若罔闻,也实属再正常不过。王洵本人就是其中之一,根本没资格去苛求他人。
话虽然说得在理儿,可从秦国模嘴里说出来,却令人隐隐感觉到一层古怪味道。王洵早已经不是当年长安城内的那个懵懂少年,心里把朋友之义看得再重,也不会丝毫防备都没有。“拿下长安之后,朝廷就能保证那些地方实权人物个个俯首听命?!左右是要打过去,早一步跟晚一步,有什么分别。”
“朝廷的策略,就是先京畿再河南。况且长安城意味着大唐的气运所在,拿下它之后,必然会让很多观望者作出选择!”秦国桢点点头,给出了今天唯一肯定的答案。
这话说得很在理,王洵无需费多少力气,也能计算清楚其中利害。正沉吟间,又听秦国桢低声说道:“如果沿途各地官吏不全力配合,你即便现在绕向睢阳,恐怕也比拿下长安之后再出发快不了多少。更何况只要率先进入长安的是安西军,你就是大唐的异姓王,届时只要传出一句话去,说张巡是你的知交好友,对他见死不救便是准备与安西军为敌。试问那贺兰进明等人,谁敢不抢着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