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作揖叹道:“丈人,卫将军入关中之前,丈人与小婿始终未曾料到,其人竟存复兴故都之念。
至卫将军以妙计歼灭诸贼,方使丈人下定决心,借此良机诛除汉贼。
然则…而今汉室倾颓,若将来卫将军生出代汉之心,我等又当如何?”
陈群于去年其人先父陈纪病重时,娶了荀彧女儿冲喜,所以荀彧与陈群不但为老乡,而且是翁婿。
荀彧苦笑道:“对此,我亦无可奈何。惟有倚仗杨公之望、文举兄(孔融)之名,压制卫将军一二。
何况,而今孙伯符割据之势已成,刘景升、刘季玉亦各怀异心,凉州诸侯又尊天子而为汉臣,卫将军雄才大略,必不会僭越。”
荀彧这番说辞极为苍白无力。
但汉室无兵,荀彧又有什么办法?否则他又怎会竭心尽力为曹操献计献策?
为自保而落得反覆无常恶名的陈群,对荀彧的无奈感同身受。
于是其人再次长叹:“丈人,而今我等亦只能尽力拦阻卫将军僭越之举,为汉室尽最后之心力而已。”
扣扣五六37四三陆七伍
荀彧摇摇头:“长文不必如此悲观,我观卫将军其人,殊异于欲僭越称王之曹孟德。
若换成曹孟德身处卫将军之境地,其人入关中后,必将弃关中而不顾。即便其人设计诛贼,亦断不会以战马资敌,使自己落于被动。
其人便是杀马制为肉脯充做军粮,亦决不会做出以马易牛之蠢事。
然则…如此“愚蠢”之卫将军,不正是此乱世所需之英雄乎?
正因此故,我方才下定决心,欲借卫将军之力诛除汉贼也!”
陈群蹙眉道:“丈人,今袁本初兵精粮足,而曹孟德兵疲粮匮,兼且卫将军为丈人所迫而提前决战,焉有胜算?”
曹操将败,便涌现出许多妖魔鬼怪。
由此可知汉室倾颓,已无可救药。
其实,当汉室宗亲们野心滋生、并如野草般迅速蔓延之时,便已标志着大汉药丸。
所以,咱们聊聊汉室宗亲之一的刘勋。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从现存史料来看,刘勋当为东汉琅琊国宗室,而琅琊国王刘容,与曹操素来交好。
(刘)勋字子台,琅邪人。--《魏略》
初平元年,(刘容)遣弟(刘)邈至长安奉章贡献……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献)帝,(曹)操以此德于(刘)邈。--《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东汉初年,刘秀封幼子刘京为琅琊王,这一支脉遂于此地开枝散叶。按刘勋籍贯琅琊,当为刘京后裔。
琅邪孝王(刘)京,建武十五年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两汉魏晋时期,士人一旦远离故土,往往在数代之后便“著籍当地”。举例而言,《光武帝纪》称刘秀籍贯南阳,但刘秀的直系先祖为长沙王刘发,刘发的直系先祖又为丰沛出身的刘邦。不难看出,即使是宗室,也时常根据侨居之地改易籍贯。刘勋著籍琅琊,应从此例。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刘)发。--《后汉书光武帝纪》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汉书高帝纪》
另外根据《刘晔传》,可以确定刘勋的宗室身份。因为《晔传》称传主“睹汉室渐微,己为支属,不欲拥兵”,因此“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刘晔在汉末乱世担心受到宗室身份的拖累,便将自己的部曲转交给同在扬州割据的刘勋;刘勋无所忌讳,遂欣然纳之。按刘晔为“汉光武子阜陵王(刘)延后(裔)”的出身来看,与刘晔合作并拥兵的刘勋,必为宗室无疑。
扣扣五六37四三陆七伍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魏书刘晔传》
汉末大乱之初,曹操之父曹嵩为了躲避兵乱而举家前往琅琊。按刘容死于初平四年(193)而曹嵩遇害于同年的记载而论,曹嵩的依附对象必是琅琊国宗室无疑。
初,曹操父(曹)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陶)谦。--《后汉书陶谦传》
是岁(初平四年),琅邪王(刘)容薨。--《后汉书献帝纪》
因刘容的关系,刘勋与曹氏、同为琅琊人的孝子丕生母卞氏关系密切。
刘勋在曹魏“贵宠骄豪”、“贵震朝廷”,还参与了建安十八年(213)针对曹操的劝进运动,且在群臣班次中力压夏侯惇,可见他于魏当有大功。
于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等劝进。--《劝进魏公表》
然而如此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志》中竟全无列传,记载寥寥,且多数围绕其早年割据庐江的事迹(附逆于袁术,大败于孙策),以及之后骄纵不法之事迹(见《司马芝传》)。如此笔法,存在明显的立场倾向,即刻意抹煞其存在、贬低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