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繇时代的济南相是“中常侍之子”,出身背景1目了然;曹操是大长秋曹腾之孙,也是宦官家庭出身。
至于荀绲,实际也属于宦官集团,他是中常侍唐衡的亲家。
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转以与(荀)彧。--《典略》
从刘繇的活跃时间(年十9举孝廉)来看,他奏免的济南相(中常侍之子),当在光和(178-184)年间。
此君很大概率就是荀绲的前任。
3代济南国相都是阉党子弟,可见其职位的特殊之处。
曹操既然是荀绲的继任,2人自然相识。
1言蔽之:
曹操不仅与荀绲有旧,与绲子荀彧亦有来往。
( 本书网址:tianzh.la/546/546479/ )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请记住新域名tianzh.la
曹操不仅与荀绲有旧,与绲子荀彧亦有来往。
得知此隐秘过往,我们对何颙,也就是何伯求的评价便不以为异。
何颙党锢名士,以气侠闻名。
何伯求与袁绍、曹操、许攸、吴子卿等人皆为“奔走之友”,私交甚笃。
曹操发迹之前,因为放荡不羁,颇遭轻视;
只有太尉乔玄、南阳何颙认为其不凡。
何颙甚至亲口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曹操”。
(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魏书武帝纪》
(何)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后汉书党锢列传》
此事见于《魏书武帝纪》与《后汉书党锢列传》,两书前后跨度2百年,可知确有其事。
更有趣的是,何颙1方面夸曹操为“定乱之主”,另1方面又赞荀彧为“王佐之才”。
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魏书荀彧传》
陈寿笔下“王佐之才”的典故,最初即来自何颙的评语。
何伯求是荆州南阳人,荀彧是豫州颍川人,曹操是豫州沛国人,故而3人可能存在的交集,只能是帝都洛阳。
而随着董卓乱政(189),袁绍、袁术、曹操等人6续出走,时任6百石守宫令的荀彧,在洛阳自然也混不下去。
荀彧那位被董卓“公车征召、百日而至3公”的叔父荀爽,也在初平元年(190)5月挂掉,前后就干了半年。
夏5月,司空荀爽薨。--《后汉书孝献帝纪》
考虑到荀彧族人荀悦、荀谌等人依附袁绍的背景,未知荀爽是否遭到董卓隐诛。
荀彧最初求为亢父令(属兖州任城国),但并未赴任,而是弃官逃回老家颍川,之后前往河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荀彧投奔河北,最初不是依附袁绍,而是依附韩馥。
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荀)彧独将宗族至冀州。--《魏书荀彧传》
韩馥是颍川人,与荀彧同郡。
但结合《后汉书》的记载,恐怕韩馥最初并非迎接荀彧,而是迎接韩融。
韩融是董卓朝廷的大鸿胪(9卿),曾被派遣赴关东“和解义兵”(190)。
因为董卓族灭袁隗(袁绍叔父),因此其使者尽数被袁绍所杀,只有韩融1人幸免。
大鸿胪韩融、少府阴脩、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脩、越骑校尉王瑰安集关东(劝降诸侯)。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各执而杀之,唯韩融获免。--《后汉书孝献帝纪》
韩融是颍川人,冀州刺史韩馥(袁绍盟友)亦是颍川人。
2韩大概率存在亲属关系,因此才得到袁绍赦免。
韩馥遣骑来迎时(190),韩融恰好不在颍川,而在河南密县。
荀彧便携宗族父老前往河北,很幸运地躲过李傕、郭汜的劫掠(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