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正所谓,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孟达钻营有道,在魏、蜀、吴三国均预留后路,却最终身首异处。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中,孟达的主要形象,均是“反复小人”。
所以说,罗先生其实非常懂三国,先生只是出于教育、警世、普及儒家价值观等多重因素考虑,才将三国英雄塑造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形象。
孟达在《三国志》中无传,其事零散见于《蜀书》、《典略》、《晋书》与《华阳国志》。达一生“三易其主”,先后侍奉刘璋、刘备、曹丕。最终死于司马懿之手。
达以“恃才好术”闻名。昔日魏护军刘晔、便直言其“日久必反”。
晔以为(孟)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魏书十四刘晔传》
云某就问一句,刘晔的眼光准不准?
孟达在曹魏的人脉是曹丕、桓阶、夏侯尚;
在蜀汉的人脉是诸葛亮、李严;
在东吴的人脉未详孰是,但亦有暗通记录。
讽刺的是,“钻营一生”的孟达,其“三国人脉”皆因机缘巧合、而化为尘土;自己也随之灰飞烟灭。
人事可尽,天命无常。
孟达在曹魏经营的核心人脉有三:皇帝曹丕、征南将军夏侯尚、尚书令桓阶。
(1)曹丕
孟达叛走魏国在延康元年(西历220年2-7月),于谯县拜谒曹丕。
彼时“篡汉大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作为蜀汉核心阶层的一员,孟达的到来,无疑为曹丕“代汉受命”的理论,增加了舆论支持。
注:从《孟达与刘备书》可以看出、孟达亦在“参与劝进”的一百二十人之中。书见《魏略》,文多不载。
曹丕喜爱文学,有“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谓。
而作为故凉州刺史孟他之子的孟达,亦熟读经史。
从孟达给刘备、刘封的书信中,便知其才华横溢、诗书满腹。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
孟达自上庸入魏伊始,其文豪之名,便传遍北国。以至曹丕在谯县接见时,亲挽其手,谈笑风生。
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魏略》
甚至孟达初见魏王,便得到“同乘一车”的破格礼遇,宠待足见一斑。
(魏王)执达手,抚其背戏之曰:“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遂与同载。--《魏略》
曹丕合上庸郡、西城郡、房陵郡三郡为“新城郡”(即旧东三郡),使孟达出任“首任新城太守”。地位显赫,无与伦比。
第二是夏侯渊从子、夏侯玄老爹、曹真妹夫夏侯尚。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