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襄阳收虎臣,益州定乾坤9(4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5140 字 11个月前

但对吴郡门阀,孙权始终心存芥蒂,不肯完全信任。

此外,孙权甫登主君之位,一众淮泗士人不一定对孙权信服,所以孙权也在提防淮泗士人。

由于孙权的猜忌,故而给诸葛亮施展计谋提供了充足条件。

这一章,咱们便聊一聊诸葛亮所谓“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句话,呵呵,真特喵的扯犊子!

奉行法家之术、势的诸葛亮,权欲之心实则极重!

察人之所行,不察人之所言。

《出师表》天下名篇,其中“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更是被文人骚客争颂,以为楷模。

历来文士,皆将诸葛亮此言,视作“安贫乐贱,不求功名荣华”的清高象征。实际分析诸葛亮隐居始末,可知其情悖谬,与诸葛本人的心态南辕北辙。

亮所谓“不求闻达于诸侯”并非虚指,而是特指;所谓“诸侯”即荆州牧刘表。

而“躬耕南阳”亦有隐喻。这与汉末文士的“清议纵横”,魏晋世家的“浮华交游”一脉相承。

诸葛亮此后的一系列举动,其实都是其“隐居态度”的现实反映。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精通刑名的世家子弟,不会安贫乐贱,躬耕山野。

琅琊诸葛家族,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司隶为显职,监察百官,东汉时号称“三独坐”。

注意:东汉三公逐渐虚职化,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升司空;中丞掌御史台)、司隶校尉、尚书令,班在九卿之上,独擅一榻,号称“三独坐”。

诸葛氏贵“刑名学”,与颍川世家大抵相似。

汉末丧乱,琅琊亦遭兵祸,宗族门人星散,诸葛家族却能在魏、蜀、吴三国均位至宰辅,金紫等身。

这与其好研法术、精通刑名律令的家风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颍川荀氏亦凭“精通刑名”显赫当时。反倒是与颍川并称的汝南、南阳,家传经学、伏膺儒教,在乱世逐渐衰落。

注意:蜀之诸葛亮,吴之诸葛瑾(亮兄),魏之诸葛诞(亮从弟),皆出将入相,时人荣之。

诸葛亮对“刑名之术”亦有特别喜好,所研习者、皆法家经典。

(朕)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先主敕后主遗诏》引自《诸葛亮集》

刘备喜《六韬》、《商君书》;

诸葛亮为后主撰《申》、《韩》、《管子》,皆崇法术。

注意:《六韬》即太公兵法;

《商君书》则是商鞅思想汇编;

申不害、韩非、管仲,皆法家大宗;

另有慎道,与申、韩构成法、术、势三门。

注意:诸葛亮治蜀,刑法峻急,为法正所非。有《诸葛亮报法正书》,辞令间颇崇法术,文多不载。

钻研律令,精通刑名的琅琊诸葛氏,世代以文吏,或仕州郡、或为令史。

这种家庭不可能培养出“安贫乐贱”的子弟。

诸葛亮躬耕南阳,自有不得已之苦衷。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