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一项,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因为巴蜀六郡自今年开始,也已实施屯田新政,原有赋税已悉数作废…
伏寿深受她老公影响,算盘打得那叫一个响。
赵旻这两封加盖神器传国玉玺之印的诏令,不但彻底让益州士人们放下心来,还使他们对自己的美好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题外话】:在演义小说中,关羽南征长沙,与黄忠英雄相惜,结为莫逆之交。实际按照官修史料记载,关羽与黄忠的关系相当紧张,与文学作品的描述大相径庭。
刘备“南徇四郡”时(209),关羽遥领襄阳太守,先驻防于江北,之后进驻江陵县,并未参与南下活动。因此,关羽与黄忠也便不可能有深入往来。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蜀书关羽传》
(刘备)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刘)备自住潺陵。--《献帝春秋》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刘备敕封黄忠为后将军(重号将军)时,诸葛亮会说:“马张在近,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
诸葛亮说先主曰:“(黄)忠之名望,素非关(羽)、马(超)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超)、张(飞)在近,亲见其功(阵斩夏侯渊),尚可喻指;关(羽)遥闻之,恐必不悦。”--《蜀书黄忠传》
这是因为关羽与黄忠根本就不熟,所以才会“遥闻之,必不悦”。
黄忠受封后将军时(219),关羽的反应相当激烈。他不仅公开宣称“不与老兵同列”,甚至以此为由,拒绝接受刘备赐予的官爵。
(刘备)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蜀书费诗传》
演义毕竟是小说,小说只要不触犯国家法律、公众利益及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理论上是可以随便虚构的。
其实关羽口中的“老兵”,一语双关,不仅指代黄忠,也隐喻刘备。
刘备的绰号是“老革”,直译即老兵。裴松之认为“古者以革为兵,老革,犹言老兵也”。
(彭)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蜀书彭羕传》
古者以革为兵,故语称兵革,革犹兵也。(彭)羕骂(刘)备为老革,犹言老兵也。--裴松之
注:学者方诗铭,也认为关羽骂黄忠的行为,是针对刘备。见《刘备与关羽》一文。
刘备的使者费诗听懂了弦外之音,威胁关羽“如不受拜,恐有后悔”。关羽也察觉自己失言,俯首受封。
(费)诗谓(关)羽曰:“……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蜀书费诗传》
其实严格意义上看,关羽称黄忠为“老兵”,并不符合逻辑,因为彼时(219)的关羽,也已经年近六旬。
同时,所谓的“不与同列”也不符合逻辑。
刘备入川时(211-214),黄忠因军功受封“讨虏将军”;而当时的关羽是“荡寇将军”,张飞是“征虏将军”,三人的官职都是杂号将军,秩阶都是二千石;而且从将军号的前缀(荡寇、讨虏、征虏)来看,并无本质区别。
(刘备)还攻刘璋,(黄)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蜀书黄忠传》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蜀书关羽传》
先主既定江南,以(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蜀书张飞传》
换言之,关羽很早(214)便已经“与老兵同列”了。他之前对此并无异议,却在受封前将军时(219)突然发难,叫嚣“不肯与老兵同列”。可知关羽的微词,意有所指,并非完全针对黄忠,也在侧面表达对刘备的不满。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