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少帝般占据了大义名份(嫡长子)却毫无能力的废物,袁绍又怎么可能看得起?
董卓想废,那就由他去废好了。
袁绍如此心态,源于其人之出身。
袁绍是豪门庶子。而且还是个有能力的豪门庶子。
袁绍生父是袁逢,袁逢嫡子是袁术。
所以,袁绍与袁术的同父兄弟。
但是袁术生母尊贵,而袁绍的生母仅仅是个侍婢(史书中连姓都没留下)。
说得通俗一些,袁绍就类似地主家里的打杂丫头、被主子兴之所至、发泄一番后的产物。
类似出身的还有公孙瓒,其人家世二千石(郡守、九卿级),却因生母卑贱,只能在老家做“小吏”。
后来,公孙鞅仰仗岳父才发达。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
摘自《后汉书之卷七十三》
袁绍伯父袁成无子且早亡,故袁绍被过继给“跋扈将军”梁冀之得力干将袁成为嗣子。
别看袁绍的宗法身份是袁成的嫡子,他在袁家人眼中,依然是个一穷二白的贱婢庶出孽子。
初平三年(192),中原混战的导火索,就是袁术给公孙瓒写信,骂辱袁绍是“野种”,不仅是婢女生的野种,甚至都不是袁家的种儿。
更有甚者,袁术居然开除了袁绍宗籍。
这便是后来,二袁险些打破脑浆子的根本缘由。
也是后来,袁绍谋立宗室子弟、幽州牧刘虞为帝的根本原因:
刘虞素仁德,有声望,有能力,比之汉灵帝父子,高明不知凡几。
赘述如此两三千字,只为详细解释说明,袁绍在汉末乱世之初,心态之所以矛盾的根源何在。
刘协继位时年仅8岁,即位前袁绍就已经逃离洛阳。
献帝与袁绍长期分隔、相距千里,二人并无矛盾。
袁绍也无自立之心。
至少在袁术称帝、而袁绍依然以汉廷司隶校尉(实职)、冀州牧(自领)身份发号施令之事来看,袁绍勉强算是个守得住底线的人。
袁绍坐视刘辩被废、却迎立有能力、有威望之宗室子弟刘虞为帝,可见袁绍看重能力,而轻视血统。
综上所述,袁绍拒绝迎立献帝,与其说是袁绍自大,不如说是袁绍的卑贱出身赋予他的愤怒。
以及,其人对自己原则的坚持,故而,其人不肯向“王侯将相,血统为尊”妥协。
因为袁绍本人,就是一个血统论的典型受害者。
其人更是一个虽已年过四旬,却依然被同父异母弟(袁术)侮辱为“野种”的悲情枭雄。
如今的刘协,虽贵为天子,却依然政令不出门,而且刘协自建安六年底开始,便已渐渐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再理会任何国事。
以是故,袁绍才会在此前质疑刘协血脉。
而如今…
刘协满面红光,看向阶下的河北三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