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辽东操作秀,河北破暗流6(1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6480 字 3个月前

审配复又叹了口气。

“配以为,某等当先为明公守孝,其后方可赴京履职、为陛下尽忠,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审配虽然嚣张跋扈、纵容族人行不法之事,又积极诛除异己,但不能不承认,其人对袁绍,确实忠心耿耿。

更何况,人家审配说得1点儿都没毛病。

是以,淳于琼、逄纪、许攸、沮授,甚至是颜良都毫无异议。

颜良蹙起眉头、摩挲着自己如钢针般的虬髯。

“诸君如需相助,请尽管开口,良之部曲任诸君差遣!”

卫府铁骑之威名,如今天下人尽皆知。

是故,淳于琼便毫不客气。

“既如此,阿良可否遣两部骑兵,沿途护送明公之英灵回归故里?”

颜良重重颔首。

“仲简兄欲何时用兵,提前告知俺即可!俺必竭力护送袁公之英灵平安返乡!”

5人纷纷称赞颜良忠义。

颜良心道:如此1来,俺既可平安护送故主,亦可监督袁氏2子归故里,可谓1举两得也!

商议既定,众人便同时起身、各自忙碌袁绍之葬礼。

同1时间…

幽州广阳郡蓟城,幽州刺史衙署之内。

因袁熙早早便率军返回邺城之故,如今幽州1应军政要务,暂时由袁熙麾下之1众从事、校尉,也就是暂由鲜于昆仲、田豫及牵招等人处理。

而此时,这些人正在接见1名神秘来客,而且,此次访谈已至尾声。

“诸君,我言尽于此,如何抉择,盼诸君好自为之!”

此人行礼后,便干脆利落地洒然而去,只留这些豪杰继续蹙眉苦思。

再来看杨修。

其人疾驰至内黄城后,便径直驰入内黄县衙。

此时,夜幕降临,灯火初上。

曹洪笑呵呵地走出县衙正堂,迎接杨修。

“子廉兄!”

杨修躬身作揖。

曹洪扶起杨修,含笑抱拳还礼。

“德祖,此行如何?”

杨修微微1笑:“子廉兄,主公果然神机妙算!以修观之,汝南袁氏回归故里不远矣!”

曹洪微微摇头。

“德祖决不可掉以轻心,袁氏1日不走,某等之戒备,便1日不可解。”

杨修抚须颔首。

“子廉兄所言极是,是故,某等仍需尽快行釜底抽薪之计也!”

“德祖尽管放心,前将军既已稳住袁氏,则某等早已开展行动。届时,袁氏便是不想走,亦不得不走。”

所以说,浓眉大眼之人,不1定耿直。

曹洪骤然蹙起眉头。

“然则……德祖,某尚有1事不明。”

杨修作揖。

“子廉兄但说无妨。”

曹洪1脸狐疑:“德祖,主公为何留任袁熙为幽州刺史?”

杨修同样1脸疑惑。

“子廉兄,卞夫人素来掌管细作,莫非兄未曾询问卞夫人?”

身为曹操、卞夫人的御用敛财专家,曹洪1向与卞夫人关系颇近…这个近,它是正经的。由是故,赵旻爱屋及乌之下,对曹洪也格外器重。

所以,本就疑惑不解的曹洪,此刻更加茫然。

“德祖,袁熙留任幽州刺史1事,与家嫂有何关联?”

杨修忍住以手扶额的冲动,向曹洪做了个“请”的手势。

“子廉兄,某等至书房详谈此事如何?”

曹洪狠狠拍了1下自己的脑门。

“德祖,此兄疏忽也,请!”

少顷…

曹洪、杨修2人于书房内坐定。

曹洪抱拳复又问杨修。

“德祖,不知此事与家嫂有何关联?请贤弟为兄解惑。”

杨修并未回答曹洪此问,而是提出另外1个问题。

“子廉兄,弟亦有1事不明,不知贤兄可否为弟解惑?”

曹洪乐了。

“德祖,呵呵,你……也罢,德祖但问无妨。”

杨修也乐了。

其人向曹洪作揖后,态度颇为谦虚、诚恳。

“子廉兄,弟不知,为何袁绍麾下竟无汝南之士?”

因东汉的“3互法”之故,东汉官员任职均需避籍。

也就是说,地方的军政长官,比如太守,1定不是本地人。

像袁绍、刘表这种“州牧”级别的最高长官,甚至不是本州人。

比如刘表是兖州山阳人,袁绍则是豫州汝南人。

以袁绍为例。

对冀州豪强而言,袁绍属于典型的外来势力,其人的语言、风俗、文化与河北均有差异;

且双方的利益诉求亦不相同,直属于东汉中央的官僚势必会影响到本地豪强的势力扩张,因此袁绍在上任初期,遭到地方势力的排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此背景下,袁绍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势必要引入亲信势力。

在袁绍之前的颖川人韩馥,选择拉拢其人颍川同乡(比如荀谌、荀彧、郭图、辛评、辛毗),河南士中的颍川人,便来源于此;

袁绍上任之后,继承了韩馥的政治遗产,并延揽昔日同在洛阳的“奔走之友”,以南阳许攸、南阳逄纪为代表,此即河南士中南阳人的由来渊源。

如果将视线拉长,便会发现曹、刘、孙3家均存在类似情况。

比如曹操虽然延揽了诸多河北与中原的逸才,但集团的核心成员,尤其是掌握兵权者,始终是沛国谯县人士。

刘备入蜀,占据统治地位的则是其人在新野时拉拢的荆楚集团、以及关、张、赵云、简雍、孙乾等元从成员。

孙策渡江,倚重的伙伴是江北士人,即所谓的“淮泗集团”。

蜀汉政权中的“荆楚人贵”及东吴政权中的“南鲁之争”,渊源同样在于此。

昔豫州(豫州牧刘备刘豫州)入蜀,荆楚人贵;公孙述时,流民康济。

摘自两晋常璩《华阳国志》

丞相6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摘自西晋殷基《通语》

那么问题来了!

袁绍麾下,为何除应邵1人之外,再无其他汝南士人呢?

况且应劭投袁,非出本心,实为避祸。

(曹)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应)劭惧,弃官赴袁绍。

摘自西晋郭颁《世语》

应劭本应曹操之邀,设兵护送曹嵩。

不料嵩被陶谦遣张闿袭杀。应劭构罪曹氏,北入冀州托庇于绍。

所以,袁绍虽出于汝南,麾下却无汝南士人。

人事组织架构似袁绍般怪异者,大约唯有吕布、刘备等“打1枪换1地”的流浪军阀。

但袁绍与吕、刘迥异。

吕刘寒微,袁绍高门;

吕刘无固定治所,袁绍则扎根冀州,以魏郡邺县为核心,布武塞北,鹰扬河朔。

很难想象,似袁绍这种根基相对稳固的大军阀,麾下竟不见同乡。

杨修在问出这个问题之后,便饶有兴致地看向曹洪。

杨修心知肚明,身为曹操、卞夫人的御用敛财专家,曹洪1定知道许多秘辛。

曹洪却1脸错愕。

“这……德祖,不知此事与袁熙留任幽州刺史1事,又有何关联?”

杨修微微1笑。

“子廉兄,大有关联!请贤兄为弟解惑。”

曹洪好气又好笑。

“也罢,而今先兄、袁贼既皆已故去,某便为你道明其中之隐情。德祖,此事应从关东2袁贼阋墙讲起!

哼哼!袁氏2贼枉为兄弟,却自相残杀,如此名门,哈哈!当真可笑啊可笑!”

嘲讽了1番2袁、以及汝南袁氏之后,曹洪方才向杨修娓娓道来。

“德祖,令堂当向你讲过,在初平元年(西历190年)之时,袁术老贼曾做过何事。”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来看1看历史上的又1个真相,也就是关东诸侯战董卓的真相。

荥阳之战,是关东与关中两大集团的重要战役。此役曹操败于徐荣,关东联军折戟汴水。

在《魏书》的叙事中,曹操是关东诸侯中唯11个有胆量与董卓集团正面较量的人物,至于2袁、张邈、刘岱之辈,只不过是“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的庸碌之徒。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魏书武帝纪》

然而稽核诸书,可知《魏书》所言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武帝纪》之所以美化曹操、贬低诸侯,实出于“专美传主”的写作传统。

考查《典略》、《任峻传》、《9州春秋》可知,荥阳之战并非孤立的遭遇战,而是囊括在1次大型会战中的局部战役。至于曹操,也并非此次战役的主人公,更不是砥柱中流的悲情英雄,仅仅是众参战诸侯中的芸芸1员而已。

咱们就《3国志》及相关史料,还原荥阳之战中各方势力扮演的角色及作用。

《武帝纪》出于美化魏朝的政治目的,把曹操塑造成荥阳之战的主角,而把袁绍等人贬低为“莫適先进,食尽众散”的配角,实际是以结果掩盖原因,甚至可以说是刻意颠倒黑白。

顷之,诸军莫適先进,而食尽众散。--《魏书臧洪传》

学者孙英刚在《中古时代术数语境下的政权对立》1文中曾提出,后世史家撰写史书,为了保证叙述逻辑与政治正确,严重扭曲了当时的历史画面,实属于“倒放电影”。

而荥阳之战的相关记载,由于美化曹操的需要,便非常近似于“倒放电影”,与实际情况出入甚大。

彼时(190)联军分为数部,各自屯于不同区域。曹操只是其中1部,并不占据主要地位。

袁绍、王匡、张扬、于夫罗等人屯兵河内;张邈、张超、乔瑁、鲍信、刘岱、曹操、袁遗、臧洪等人屯于兖州陈留酸枣县;袁术、孙坚屯于荆州南阳鲁阳县;孔伷在颍川,韩馥在邺。

是时(袁)绍屯河内,(张)邈、(刘)岱、(乔)瑁、(袁)遗屯酸枣,(袁)术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魏书武帝纪》

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魏书张杨传》

鉴于酸枣地区的会盟诸侯数量最多,因此关东联军也被称作“酸枣联盟”。

酸枣县的诸侯最多,兵力最充沛,因此负担起迎击董卓集团的主要任务。虽然《武帝纪》把2袁等人的军事功绩1笔抹杀,但钩沉史料,仍能发现众诸侯戮力作战的线索,曹操绝无可能贪天之功。

下1章咱们继续说。

因东汉的“3互法”之故,东汉官员任职均需避籍。

也就是说,地方的军政长官,比如太守,1定不是本地人。

像袁绍、刘表这种“州牧”级别的最高长官,甚至不是本州人。

比如刘表是兖州山阳人,袁绍则是豫州汝南人。

以袁绍为例。

对冀州豪强而言,袁绍属于典型的外来势力,其人的语言、风俗、文化与河北均有差异;

且双方的利益诉求亦不相同,直属于东汉中央的官僚势必会影响到本地豪强的势力扩张,因此袁绍在上任初期,遭到地方势力的排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此背景下,袁绍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势必要引入亲信势力。

在袁绍之前的颖川人韩馥,选择拉拢其人颍川同乡(比如荀谌、荀彧、郭图、辛评、辛毗),河南士中的颍川人,便来源于此;

袁绍上任之后,继承了韩馥的政治遗产,并延揽昔日同在洛阳的“奔走之友”,以南阳许攸、南阳逄纪为代表,此即河南士中南阳人的由来渊源。

如果将视线拉长,便会发现曹、刘、孙3家均存在类似情况。

比如曹操虽然延揽了诸多河北与中原的逸才,但集团的核心成员,尤其是掌握兵权者,始终是沛国谯县人士。

刘备入蜀,占据统治地位的则是其人在新野时拉拢的荆楚集团、以及关、张、赵云、简雍、孙乾等元从成员。

孙策渡江,倚重的伙伴是江北士人,即所谓的“淮泗集团”。

蜀汉政权中的“荆楚人贵”及东吴政权中的“南鲁之争”,渊源同样在于此。

昔豫州(豫州牧刘备刘豫州)入蜀,荆楚人贵;公孙述时,流民康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