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行岁除大典,迎正旦新年4(2 / 4)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4304 字 2个月前

遑论张绣麾下还有来敏这个东汉名臣来歙之后、老而不死的妖人。

历史上,来敏因“路线斗争问题”,曾在季汉下野而后又复起。

来敏被废的原因与廖立相似,也是因为“臧否人物,议论时政”。

诸葛亮称“来敏乱群”,按南朝刘宋《宋书》记载,“来敏之过,过于孔融”。

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

摘自《诸葛亮集》

王微与江湛书云:“诸葛孔明云: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

摘自《宋书之王微传》

孔融是东汉著名的清谈客,妄议朝政,被曹操所杀。

孙权欲杀虞翻时,也曾表示“我杀虞翻,便如曹操杀孔融”。

由此可知来敏之祸,影响不小。

结果却是……

诸葛亮死后,来敏重新获得启用,避免了廖立的悲惨下场(廖立最终老死在流放之地,原因是廖立上疏攻击向朗、马良、马谡、郭攸之等诸葛亮心腹)。

最终,历史上的来敏活到了9十7岁,成为3国时代屈指可数的寿星之1。

咳咳……1言蔽之,张绣在南阳郡招揽之士人,均非简单人物。

伏寿将邓芝、来敏的简历当成故事听,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伏寿问道。

“太子太傅欲如何用此2人?”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另外《陈矫传》也记载,传主在曹后劝曹丕早正大位,理由便是洛阳有“(先王)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陈)矫曰:“王(指曹操)薨于外(指洛阳),天下惶惧。太子(指曹丕)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魏书陈矫传》

《魏略》亦记载,曹彰抵达洛阳后(220),曾鼓动同在洛阳的曹植矫诏即位,但曹植保持了清醒,拒绝了曹彰的提议,也给他日后的善终结局奠定了基础。

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魏略》

在此背景下,曹丕抵达洛阳之后,立刻夺了曹彰的兵权,逼对方返回封国,还把曹彰的封地从鄢陵改到中牟。

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魏书任城威王传》

及(文)帝受禅,因封为中牟王。--《魏略》

鄢陵县在颍川郡,属豫州;中牟县在河南郡,属司州。曹丕践祚之后把国都从邺县迁到洛阳,而中牟与洛阳同属河南,距离很近。

昔日(189)董卓进京,曹操出奔关东,便是在中牟县被捕,可知曹丕改变曹彰的封地,实际就是把对方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加以控制。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魏书武帝纪》

可惜的是,曹彰在受到敲打之后,并未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暴虐恣睢,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下场。

曹丕继位后,专门设置了1种对付诸侯王的酷吏,称作“监国谒者”,他们望风承旨,比两汉的国相更加歹毒。

举例而言,曹丕继位翌年(221),曹植在封地中喝多了酒,言语稍有不节,便遭到监国谒者的激烈弹劾。曹丕1番训斥之后,“舍而不诛”。

黄初2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秉承曹丕意志),奏“(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魏书陈思王传》

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王沈《魏书》

由“舍而不诛”的描述,不难看出曹植最初被议定的罪名乃是死刑,监国谒者的性质足见1斑。

黄初4年(223)曹植赴洛阳朝拜曹丕,返回封国时想和弟弟白马王曹彪同路东归,结果监国谒者“不听”,事遂罢。曹植“意毒恨之”,写下了名篇《赠白马王彪》,诗文至今传世。

是时待遇诸国法峻。任城王暴薨。诸王既怀友于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魏氏春秋》

考虑到曹植的党羽杨修、丁仪等人早已遭到剪除,那他根本不需要受到如此严密的监视。换言之,曹丕设置监国谒者的初衷,很可能并非针对曹植,而是针对曹彰。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赵旻顿首而言。

“回皇后,此事之根源在臣,而不在邓伯苗。骠骑将军自建安5年至今,立大小功劳无数,却始终未得封赏。

骠骑将军位比3公,已升无可升,然则,其子仅为区区郡功曹。由是故,邓伯苗为其主公骠骑将军鸣不平,终致此事发生。此皆臣之疏忽也,请皇后明察!”

因伏家与赵家、张绣家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之故,伏寿本来就没有责怪任何人的意思,于是佳人挥了挥袍袖。

“太子太傅,事已至此,追责又有何用?卿可有何良策以解此困?”

赵旻从容答道:“回皇后,此事不难解决。请皇后求天子下旨,迁郡功曹张泉为宛县令,暂代南阳太守之责;

迁汝南郡城父令、陈郡何夔何叔龙为南阳太守,来年正月十6赴任,何夔到任、交接之后,宛县令张泉即刻于宛县就任。

此外,张泉暂代南阳太守虽不合“3互法”,然事急从权、兼且南阳郡1应政务,实际皆由郡吏邓芝处理,故不追究张泉之责。

如张泉再触犯“3互法”,则两罪并罚、从重发落、以儆效尤!“3互法”决不可轻侮!”

伏寿听得连连颔首。

“太子太傅此计甚妙!然则……何夔何叔龙此人如何?邓伯苗又应如何处置?”

赵旻先是为伏寿介绍了何夔的个人简历,又向伏寿明说,何夔远不及邓芝……

前者只是曹魏的无数列卿之1,后者却是季汉屈指可数的重臣之1。孰优孰劣1目了然。

若非邓芝是东汉开国功臣、南阳郡新野县邓禹后人,邓芝完全可以胜任南阳太守之职。

遑论张绣麾下还有来敏这个东汉名臣来歙之后、老而不死的妖人。

历史上,来敏因“路线斗争问题”,曾在季汉下野而后又复起。

来敏被废的原因与廖立相似,也是因为“臧否人物,议论时政”。

诸葛亮称“来敏乱群”,按南朝刘宋《宋书》记载,“来敏之过,过于孔融”。

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

摘自《诸葛亮集》

王微与江湛书云:“诸葛孔明云: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

摘自《宋书之王微传》

孔融是东汉著名的清谈客,妄议朝政,被曹操所杀。

孙权欲杀虞翻时,也曾表示“我杀虞翻,便如曹操杀孔融”。

由此可知来敏之祸,影响不小。

结果却是……

诸葛亮死后,来敏重新获得启用,避免了廖立的悲惨下场(廖立最终老死在流放之地,原因是廖立上疏攻击向朗、马良、马谡、郭攸之等诸葛亮心腹)。

最终,历史上的来敏活到了9十7岁,成为3国时代屈指可数的寿星之1。

咳咳……1言蔽之,张绣在南阳郡招揽之士人,均非简单人物。

伏寿将邓芝、来敏的简历当成故事听,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伏寿问道。

“太子太傅欲如何用此2人?”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另外《陈矫传》也记载,传主在曹后劝曹丕早正大位,理由便是洛阳有“(先王)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陈)矫曰:“王(指曹操)薨于外(指洛阳),天下惶惧。太子(指曹丕)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魏书陈矫传》

《魏略》亦记载,曹彰抵达洛阳后(220),曾鼓动同在洛阳的曹植矫诏即位,但曹植保持了清醒,拒绝了曹彰的提议,也给他日后的善终结局奠定了基础。

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魏略》

在此背景下,曹丕抵达洛阳之后,立刻夺了曹彰的兵权,逼对方返回封国,还把曹彰的封地从鄢陵改到中牟。

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魏书任城威王传》

及(文)帝受禅,因封为中牟王。--《魏略》

鄢陵县在颍川郡,属豫州;中牟县在河南郡,属司州。曹丕践祚之后把国都从邺县迁到洛阳,而中牟与洛阳同属河南,距离很近。

昔日(189)董卓进京,曹操出奔关东,便是在中牟县被捕,可知曹丕改变曹彰的封地,实际就是把对方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加以控制。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魏书武帝纪》

可惜的是,曹彰在受到敲打之后,并未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暴虐恣睢,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下场。

曹丕继位后,专门设置了1种对付诸侯王的酷吏,称作“监国谒者”,他们望风承旨,比两汉的国相更加歹毒。

举例而言,曹丕继位翌年(221),曹植在封地中喝多了酒,言语稍有不节,便遭到监国谒者的激烈弹劾。曹丕1番训斥之后,“舍而不诛”。

黄初2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秉承曹丕意志),奏“(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魏书陈思王传》

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王沈《魏书》

由“舍而不诛”的描述,不难看出曹植最初被议定的罪名乃是死刑,监国谒者的性质足见1斑。

黄初4年(223)曹植赴洛阳朝拜曹丕,返回封国时想和弟弟白马王曹彪同路东归,结果监国谒者“不听”,事遂罢。曹植“意毒恨之”,写下了名篇《赠白马王彪》,诗文至今传世。

是时待遇诸国法峻。任城王暴薨。诸王既怀友于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魏氏春秋》

考虑到曹植的党羽杨修、丁仪等人早已遭到剪除,那他根本不需要受到如此严密的监视。换言之,曹丕设置监国谒者的初衷,很可能并非针对曹植,而是针对曹彰。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赵旻顿首而言。

“回皇后,此事之根源在臣,而不在邓伯苗。骠骑将军自建安5年至今,立大小功劳无数,却始终未得封赏。

骠骑将军位比3公,已升无可升,然则,其子仅为区区郡功曹。由是故,邓伯苗为其主公骠骑将军鸣不平,终致此事发生。此皆臣之疏忽也,请皇后明察!”

因伏家与赵家、张绣家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之故,伏寿本来就没有责怪任何人的意思,于是佳人挥了挥袍袖。

“太子太傅,事已至此,追责又有何用?卿可有何良策以解此困?”

赵旻从容答道:“回皇后,此事不难解决。请皇后求天子下旨,迁郡功曹张泉为宛县令,暂代南阳太守之责;

迁汝南郡城父令、陈郡何夔何叔龙为南阳太守,来年正月十6赴任,何夔到任、交接之后,宛县令张泉即刻于宛县就任。

此外,张泉暂代南阳太守虽不合“3互法”,然事急从权、兼且南阳郡1应政务,实际皆由郡吏邓芝处理,故不追究张泉之责。

如张泉再触犯“3互法”,则两罪并罚、从重发落、以儆效尤!“3互法”决不可轻侮!”

伏寿听得连连颔首。

“太子太傅此计甚妙!然则……何夔何叔龙此人如何?邓伯苗又应如何处置?”

赵旻先是为伏寿介绍了何夔的个人简历,又向伏寿明说,何夔远不及邓芝……

前者只是曹魏的无数列卿之1,后者却是季汉屈指可数的重臣之1。孰优孰劣1目了然。

若非邓芝是东汉开国功臣、南阳郡新野县邓禹后人,邓芝完全可以胜任南阳太守之职。

遑论张绣麾下还有来敏这个东汉名臣来歙之后、老而不死的妖人。

历史上,来敏因“路线斗争问题”,曾在季汉下野而后又复起。

来敏被废的原因与廖立相似,也是因为“臧否人物,议论时政”。

诸葛亮称“来敏乱群”,按南朝刘宋《宋书》记载,“来敏之过,过于孔融”。

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

摘自《诸葛亮集》

王微与江湛书云:“诸葛孔明云: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

摘自《宋书之王微传》

孔融是东汉著名的清谈客,妄议朝政,被曹操所杀。

孙权欲杀虞翻时,也曾表示“我杀虞翻,便如曹操杀孔融”。

由此可知来敏之祸,影响不小。

结果却是……

诸葛亮死后,来敏重新获得启用,避免了廖立的悲惨下场(廖立最终老死在流放之地,原因是廖立上疏攻击向朗、马良、马谡、郭攸之等诸葛亮心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