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后话,揭过不提。
总体来看,如今并州采取互市政策,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渐迁徙鲜卑人、匈奴人;
而幽州则是采取强迫迁徙的方式,强制迁徙鲜卑人至幽州长城内的平原地带。
这些鲜卑人,被卫府打散之后,将与汉人杂居、共同屯田。
简言之:
赵旻实施的这种民族大融合政策……
实际上是完美避开了“5胡乱华”这1血腥过程。
但这种民族大融合产生的最终结果,却与历史上4百年后,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情况,殊途同归。
因为东路军之中,并无刘备的故友。
是以午时之前,刘备1方之众人,便颇为识趣地提前告辞离去。
卫府则继续大宴群臣、将士们,同时,继续销量供应高粱酒。
但情况与昨日略有不同。
刘备在返回许都驻地之后,便匆匆召开了1场短会。
只见,其人蹙眉看向诸葛亮。
“孔明先生,卫府先征服西域,又定鲜卑人,兼且卫府无往不利。
如此1来,待卫府安定西域、北方之后,某等将何以安身立命?”
刘备虽然有些多虑,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其人之忧虑,绝非多余。
诸葛亮显然也考虑到了这1点。
但诸葛亮对此,并不担忧。
“主公实则不必忧虑也。
1者,主公乃天子钦封之南越王,兼且世袭罔替,卫府若敢对主公兴兵,便为大逆不道也;
2者,主公之藩国非1郡之地,而为1州之地也,是以卫府不便安插国相。
3者,纵使卫府欲在交趾安插国相,交趾山高水长,此国相又能有何作为焉?”
两汉的王国相,是由天子所任命,负有代天子督导、监察、匡正诸侯王之责。
因此,在历史记载之中,王国相针对诸侯王,屡有歹毒之举。
当然了,那是在太平治世。
乱世中的王国相,1般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正因如此,汉末时,陈王刘宠的国相骆俊,才会尤其使人感觉难能可贵。
(豫州刺史部陈国)国相会稽骆俊素有威恩,时天下饥荒,邻郡人多归就之,俊倾资赈赡,并得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