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的隐忧,是担心天下大旱,或者天下大涝!
兴平年间(西历194至195年)那场全国性的大旱,导致大汉出现全国范围的大饥荒。
因此,赵旻始终担心,那场大旱会不期而至。
尽管近两年,赵旻就始终没有停止兴修水利,但赵旻还是认为,这远远不够!
兴平年间东汉王朝那场极其严重的饥馑,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人物多。
《3国志》中绝大多数的“食人”记载,均出现于此时。
通过梳理诸多史料可霍然发觉,兴平年间的食人事件,几乎占到汉末3十年(西历189至220年)的8成以上,可谓触目惊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彼时的饥荒与食人,并非局限在1城1地,而是遍布整个神州大6。
关中的长安与3辅“谷1斛5十万钱,人相啖食”;
关东的冀州、幽州“野无青草,粮食并尽”;
兖州“大饥,以人脯为粮”;
荆州又有大量因“饥饿”而流窜的游军,比如张济叔侄。
河内温县,是司马懿老家。
初平初年,司马家族为避董卓之祸,逃到冀州魏郡黎阳县;
结果兴平元年(194)因为河北地区战乱频发,司马家族又重新逃回河内。
按《司马朗传》记载,彼时“曹操吕布相持濮阳”,河内百姓则“大饥,人相食”。
太祖与吕布相持于(东郡)濮阳,(司马)朗乃将家,还温(县)。时岁大饥,人相食。
摘自《魏书之司马朗传》
可见兖州、冀州如此,河内郡同样亦不能免。
兴平年间的大饥荒,甚至延续到了建安初年。
刘备在建安元年(西历196年)兵败海西,“穷饿侵逼,吏士大小自相啖食”;
袁术在建安2年(197)僭号称帝,而“民人相食,江淮间空尽”。
在我国古代,辖区广大,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却极为有限,对灾害的抵抗力非常糟糕。
在农业文明中,水旱蝗螟,是粮食减产的重要诱因;
而频繁的徭役与战争,破坏力又远超自然灾害。
两者相叠加……
其严重后果便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