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郡洪涝灾害之严重、爆发之突然,是孙权始料不及的。
所以,面对如此严重之大灾,孙权感到深深无力。
但身为江东3郡之主,其人不得不尽速应对,也就是尽快组织赈灾。
与此同时,孙权又有些幸灾乐祸。
其人喃喃自语。
“嘿嘿!赵旻啊赵旻!我丹阳郡处于大江之下游,受灾犹如此严重!
你位于大江中游之江夏郡,以及同处于大江下游之庐江、9江2郡,想必受灾同样严重!
你且看我如何及时赈灾!哼哼,庐江郡、9江郡,我必将因赈灾有力而收回!”
孙权1边做着其人的春秋大梦,1边火速安排丹阳人朱治,1众吴郡士族,以及淮泗士人张昭、张闳等人组织赈灾。
然而……
这时代常用的赈灾手段,单1而又可怜。
总结起来,无非设粥棚、搭帐篷,提供医药而已,总体而言,手段颇为消极。
因为,如此做的前提,是灾民可以活着走到赈灾地点,得到官府救济;
同时,官府还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来妥善安置、照顾灾民。
此外,还有至关重要的1点:
非灾区的物价,尤其是粮价,要尽力调控平稳。
要知道,发国难财之人、投机倒把之辈,古往今来,比比皆是。
孙权就算能想到这1点,也对此无可奈何。
丹阳郡、吴郡同属于鱼米之乡,丹阳郡遭此大灾,别说收割已成熟的水稻,便是百姓家中余粮,都已被大水冲得不知去向。
吴郡那些粮商、豪族,又怎么可能不趁此良机,运粮至丹阳郡大赚1笔?
甚至于,这些吴郡大户,都敲起了孙权的竹杠。
原本十斛糙米,只需1匹绢即可购买。
但如今,即便是朱治手持孙权之令购粮,1匹绢也仅能换粮3斛。
就这,这些粮商还对朱治不屑1顾。
朱治铁青着脸,遍访吴城大小粮商,其价几乎皆为如此。
最终,朱治软硬兼施,加之顾雍、6逊、朱桓、张允(吴郡张允、孙权麾下之臣、孙吴名臣张温之父)分别向自家族亲、家主晓以大义……
朱治这才以1匹绢易5斛粮之价,强买吴郡顾、6、朱、张4大家族之粮5十万斛。
但这,几乎已经是极限。
因为吴郡这4大家族,已经向孙权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