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次大规模的参观访问活动,卫府上下,确实已经准备多日。
心思颇为缜密的董昭,这时追问赵旻。
“主公,只不知,此番冀、幽2州来访者共有几何?”
赵旻不假思索。
“公仁公,共有2百8十4人。许都城内之谒舍、义舍,亦需及早做好准备。公仁公务必提前安排妥当!
如近期有商贾、旅客至许都,可令其暂住于许都城外诸驿,我必调集卫府中军,加强诸驿之防备。
此外,城内5大旗亭,亦需做足准备。元常先生(颖川名士钟繇),此事便交于你妥善安排。”
董昭、钟繇2人同时躬身领命。
赵旻复又看向光禄勋荀攸、卞夫人这2人。
“公达先生、卞夫人,许都城内之治安,便由你2人负责。虎贲中郎将赵甲,近几日便由你2人指挥。”
赵旻说的是废话。
5官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以及左、右中郎将,以及奉车都尉、驸马都尉、议郎等等中郎、以及郎官,本就受光禄勋领导。
荀攸、卞夫人2人同样领命。
赵旻又要开口之时……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聊1聊袁绍为何拒迎汉献帝。
有时形势比人强,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袁绍在河朔的兴亡史,贯穿3国前期;甚至较董卓的关中霸府更为重要。
袁绍之败,被后世归因为“不迎献帝、刚愎自用、派系林立”等诸多问题,甚至为此对贾诩的“嫡庶论”顶礼膜拜,将郭嘉的“十胜论”奉为圭臬;略失“以结果倒推原因”的偏颇。
咱们来探讨1下袁绍盛极而衰前夜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袁绍不迎献帝的根源;
袁绍不迎献帝,大抵可以归纳为3个原因。
其1、袁绍与献帝之间存在旧怨。其出于政治目的、曾恶毒攻击过献帝的出身与法统。
其2、袁绍奉天子用处有限,地理位置决定其“无法利用汉室旗号”羁縻周边军阀。
具体而言,曹操可以利用“汉室旗号”招降关中诸将(以钟繇镇抚长安),保障西境无虞。而袁绍东临大海、北邻乌丸、西接匈奴、南据曹操。
欲羁縻胡人,非金帛女子不可。欲羁縻曹操,则无异天方夜谭。
其3、天子是柄“双刃剑”。名份与权利难以两兼。
曹操亦深受“奉天子”之害;其解决方式是“两地分治”(天子居许、魏王居邺);
而袁绍在“内部分裂程度”比曹操更剧烈的环境下,贸然迎接天子,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