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沉声道:“玄龄,你可有什么建议?”
房玄龄道:“陛下,突厥人在这时候南下朔州,对大唐来说,是极有压力的,毕竟朝廷刚完成了过度。尤其各地需要调整,需要重新安排,所以臣认为,暂时不宜和突厥人大规模的开战,眼下还是需要先稳住突厥人,以稳定内部为主。”
杜如晦道:“可是如果放任不管,边郡百姓,也会有极大的麻烦。总不能,把边郡的百姓,都全部撤回来,不管百姓的死活吧。”
对于边郡百姓,杜如晦是担心的。
他不希望放弃这些百姓。
房玄龄道:“陛下,杜如晦所言,有一定的道理,谁都清楚。但是,却也应该明白,大唐初立,经不起折腾。如今的大唐,需要的是稳定,需要的是时间发展。”
“突厥境内,其实也是派系林立。”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挑动突厥内部的争斗,使得突厥内部发生内讧。”
“到时候突厥不攻自破。”
房玄龄说道:“这,便是我的打算,我们先稳住突厥人,然后借助突厥内部的矛盾,不断分化瓦解,最终达到削弱突厥的地步。而且拖个一两年后,大唐内部的问题也解决了,到时候,要发兵扫荡突厥,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话一出,也有许多人附和。
一个个赞同房玄龄的话。
毕竟如今的大唐,经不起折腾,尤其地方上还有许多人,是不愿意遵从李世民号令的。这些方面,也需要李世民逐渐的改变消化。
杜如晦沉声道:“陛下,我不赞同拖延之策。如今的大唐,需要一场大胜。去年渭水之盟时,虽说稳定了局势,但许多人对此,一直是诟病。如果陛下能击败突厥人,那么我们要在国内,便是彻底奠定了基础,再也不可能出现动荡。”
军方的人,主要都支持杜如晦。
因为军中将领好战。
更因为军中的将领,要通过战场来证明自己。
所以这大殿中,一时之间,便形成了两个派系,双方为了出兵和不出兵发生争执。
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各自之间,都有道理。
李世民听到后,也是皱起了眉头。
作为皇帝,最终拿定主意的人是他,所以不管这两种方案有什么争执,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最终都是要决定下来的。
李世民便有些为难,因为出兵和不出兵之间,就像是手心和手背,这收心和手背都是肉,都是难以决断的。
李世民的目光一转,落在了王灿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