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如何选择?(3 / 4)

而且这还很可能是李二一辈子的遗憾!

嗯!!??

我擦!

你小子能不能一次性把话说完!

居然结果是失败的!你怎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不会这么快做决定了!

李世民整个人都傻了,搞什么鬼啊!

说选择打高句丽是正确的选择,接过现在又说征讨高句丽会失败!失败的征伐是正确的选择?你玩我呢!

要不是有这么多大臣看着,李世民觉得自己一定爆锤李祐一顿!

哎~

刚刚朕就怀疑为啥李祐这小子这么认可自己选择征伐高句丽的决定,感情在这里等着自己啊!

不过高句丽区区一小国,如今大唐兵锋正盛,良将辈出,怎么可能输?

李世民的好奇心达到顶峰,悄悄看向李祐。

而李祐也并没有然他失望。

失败原因之一:粮草的供应缺乏,这其实不用讲太多,唐朝距离高句丽较远,因此唐朝对于高句丽的战争属于远距离作战,进行远距离作战的前提是要保证粮草的供给充足,正所谓“辽东道远,粮运艰阻”,而这也是隋炀帝失败的原因。

失败原因之二:高句丽地区天气较为恶劣,高句丽的位置在华夏的东北部地区,由于纬度较高,高句丽的气候是十分寒冷的,冬季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也开始的较早,书上记载高句丽地区“季秋草枯,辽塞寒烈”,高句丽的军队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已经能够适应这种天气状况,但是唐朝的军队士兵大都是中原人,他们很难适应如此恶劣的天气,承受不住如此寒冷的状况,因此其军队的作战实力大大降低。

失败原因之三:高句丽地势易守难攻,高句丽的地理位置从军事战略角度来说,十分具有优势,书上记载,高句丽地区“多大山深谷,无原泽”,因此高句丽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区,高句丽人民依山谷而居,周边多为山脉,因此高句丽城内的许多建筑也都是建在山上,很少有平原地区,高句丽在进行城池的建设时,也是按照地势而建,这样的建设既能够方便驻扎大量的军队士兵,并且十分坚固,不易被攻破。

失败原因之四:李二这次御驾亲征,指挥权都在李二手里,其他主将只能按照李二的命令行事,虽然李二的军事才能强大,但在辽东的战斗不同于平原大规模军队交战,局部战斗比较多,需要各部队主将临时决断,指挥权太过于统一不利于战局!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和高句丽战斗过程当中,降将高延寿、高惠曾提出直接攻打高句丽王都平壤,这本是正确的计谋,但却被李二给否定了,认为此计过于冒险,高句丽军队不堪一击,可以一路平推到平壤,接过正是因为李二的请敌,导致了这一次远征高句丽的败仗!

嘶~

越听,李世民心里越犯嘀咕!

李祐分析得太到位了!

这次攻打高句丽,李世民正是打算御驾亲征!

没想到直接被李祐预判到了!

不愧是我大唐皇室的麒麟子啊!博古通今不说,还能提前预判!

自己真要是莽撞出手的话,怕是要步隋炀帝的后尘啊!

这绝对不行啊!

如果不打高句丽,自己就不会输!那就不会步隋炀帝的后尘!

而且一旦打高句丽不成功,吐蕃是一定会对大唐动手的,到时候就真是腹背受敌!

这么一想,似乎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一开始说的,安抚高句丽为主,先把吐蕃打趴下好像更合理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