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乱兵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杀宦官,二来逼中央朝廷收回继续收税的指令。
所以别的州是真乱,而冀州豫州二地,二州豪强早已经达成共识,实际是假乱。
将袁绍弄到党人的大本营去,正如鱼入水,鸟飞天,放虎归山。
阎忠心思一转,想起陈暮跟他提起,这件事情可以阻止最好,若是不能的话,就顺其自然,于是提了一句道:“袁本初好歹也是四世三公袁家之人,冀州如今乱成虎狼之地,让他去冀州,恐怕袁绍对骠骑将军更加怨恨,并且对太傅那边也说不过去,我听说豫州汝南是袁氏基业之地,不若命他为汝南太守?”
这句话明着是在帮袁绍说话,实际上却是要乱了袁绍的基本盘。袁绍是党人当中少数能打的人,而且还是荀和等党人中坚力量看好之人。党人想办法把他弄去冀州大本营,就是存了若事情有变,则立即从冀州起兵的意图,结果被阎忠横插这么一杠,让何颙等人措手不及。
但从表面上来看,如果忽略了袁隗并不想让袁绍接手袁家在汝南的基业,忽略了冀州党人需要一个领袖的话,阎忠的话确实是好意,一时间周毖与伍琼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何颙反应倒快,马上说道:“不妥,汝南为袁氏基业所在,人望所归。若袁绍回归故里,则如放虎归山,游龙入海,到时候一旦有变,海内声望所加,又有袁家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以南阳兵马入洛阳,对董公不利,便是一场祸患,还是将他打发至渤海,天高地远,又是一片乱象,让他自顾不暇即可。”
“伯求之言,甚得我心,那就让他去渤海吧。”
董卓想了想,赦免了袁绍的罪行,让他去渤海担任太守,不过陈暮那边,他却恶狠狠地道:“看在袁家名望份上,袁绍可以免罪,但那尚书令陈暮却不行,我必要杀他。”
众人互相看看,谁也没有说话。
包括阎忠跟赵琳,屁都不放一个,根本没有为陈暮辩解什么。
是他们叛变了?
不是。
是陈暮不让他们说,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尽量不让他们搀和。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他们。
君不见,后来的周毖伍琼何颙等人是什么下场?
现在帮袁绍说话,将来袁绍起兵反董的时候,他们说的好话越多,下场就有多凄惨。
因此陈暮不能让别人知道,阎忠赵琳跟他有关系,且将来如果董卓召集幕僚开会的时候,一定不能帮刘备集团说任何好话,有必要的时候,为了换取忠心,说他们的坏话都行。
这才是反间计的高明之处。
像袁家的这群卧底,只顾着在董卓那帮袁家人捞好处,结果东窗事发的时候,一个都跑不掉,全被董卓宰了,这就是没有卧底的自我修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