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过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远处宽达四丈,深两丈的水渠波涛翻滚的河水继续往前方洹水出口处流淌,在入口处有非常大的一处洼地,这里也是陈暮精心挑选的大坝处。
因为此地原来的地势就比较低,处于谷口外围的一处盆地,面积达1.7平方公里,陈暮派人在这里扩建深挖了一番,然后在水渠的出口处修建了大坝。
之所以选择这里,有这片盆地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这里离林虑谷口约十余里,离安阳城约二十余里,而河对面的袁军也不会在这片没有重要战略地方的区域驻扎,比较安全。
所谓的大坝就是一层厚厚的木制墙壁,下方深入地底,后方则由大量的梁柱支撑,这些梁柱皆有绳索捆绑,绳索连接着两侧提岸上的绞盘,一旦需要开闸放水的时候,就用绞盘装置把梁柱扯掉,从而排水泄洪。
很原始,但这确实是古代常用的一种修坝方式。也就是他们蓄水量不多,如果是水淹七军那种级别的洪水,这样的小坝基本上没有任何拦截作用,直接就会被洪水连岸上堤坝一起给你冲垮掉。
此时那木墙开了数道大口,当水流漫过上方地面水位时,会经过这些口子流入洹水河里。没办法,这几天连日大雨,大坝压力很大,如果不开口子泄水,会导致洪水提前释放。
关羽那边的挖掘工作倒是早做完了,但他还没有来得及撤退。如果上游直接放水,不仅安阳会被淹没,他的军营也会被淹没,不得不为关羽那边考虑。
陈暮过来之后,驻扎在此地一处高坡上的徐晃立即率领大小军官前来迎接。
还未等他先说话,陈暮就先问道:“公明,可有异常否?”
“四将军,没有任何异动!”
徐晃笑道:“这些日子大雪大雨,山那边的袁军根本就没有过来查看的想法。”
“嗯,看来这恶劣天气,还是帮了我们不少忙呀。”
陈暮笑着摇摇头。
山那边的袁军就是指林虑谷口北面山区再北面那边的袁军驻扎区,后世就差不多是在岳城水库以及峰峰矿区一带,而此时叫做九侯城,有一些乡亭,袁绍在此地驻军,防止林虑的朝廷军队从这个方向进攻邺城。
这也是为什么陈暮需要掌控太行山山道的原因,因为从河内往邺城的平原区道路几乎全都被封死了,后世岳城水库一带,安阳一带,内黄一带,都有大规模袁军驻扎,根本过不去。
而如果通过卫星地图观察的话,就会看到在后世林虑谷北面山区当中,有一个叫合漳乡的地方,此地正是滏口陉南麓一段,从这里可以通过漳水沿岸直插入后世峰峰矿区的位置,离邺城就不足五十里,可以作为奇袭之处。
陈暮当然没那么丧心病狂把卫星地图给背下来,但他现在已经融入了这个时代,虽然不知道后世卫星地图上完整的地形构造,但清浊漳水贯穿整个太行山,别说当地人以及栖息在其中的黑山军知道,就连袁绍估计都一清二楚,早就派人驻守在那附近。
因此他也只是使用的是符合这个时代的手段而已,至于袁绍也知道这条漳水古道就暂且不谈。说得好像季汉人就不知道阴平古道一样,最后不还是被邓艾突破了?所以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利用,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确定徐晃这边没有问题之后,陈暮让徐晃先提前做好准备,他先去一趟关羽军营,过一会儿他会派人过来,确定开闸放水的时候,就一定要立即执行命令。
等到徐晃做出承诺,陈暮便再次冒雨启程,一行人穿着蓑衣,在阴冷的天色下,如鬼魅般疾驰在细雨里。
水渠出口离关羽那边就更近,不过二十余里路,半个时辰就能抵达。
此时安阳城外已经被掘得到处都坑坑洼洼,数条围绕着安阳城的水渠格外显眼,这些水渠有引流作用,最后连通在一起,一起灌入外围的护城河。
由于古代护城河多连接城内,作为城池当中的居民饮用水,虽然也有水井,但水井来源也多是外面的河流,因此一旦洹水开始大幅度暴涨,城内的内城河以及水井都会开始涨水,把城池淹没。
不至于让城里走船,但水没膝盖肯定没有问题。
到时候外围全部被淹得一干二净,周围变成一片湖泊泽国,再加上洹水下游又被堵住。运气好的话,顺便把城里的粮仓剩余的粮食全部淹没掉,那就有意思了,到时候安阳城里的士兵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恐怕也只有饿死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