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这样的大事,她们也理直气壮地发表意见,“什么血海深仇?杀亲戚的是辽东的汉人,又不是买活军,再说了,大汗杀了你亲叔叔伯伯一百多人,你不也跟着他干?去买活军那里,留个头发改个姓,不出五年,谁还知道咱们是哪的人?就不信在南边还挣不来一口吃的了!反正我要去南边,不能过去做主子,那就过去干活,南边的日子好过!人这一辈子不就活个步步高的心气?”
能把这话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出口,或许也是一种天赋,但在她身边,一屋子人却都是低眉顺眼,没有和姑太太争辩的意思:姑太太这是把多数人心里的话都说出口来了,随着买地和建州交流的增多,而且建州迫于买地压力,教导民人学汉语,一家里多少都有些聪慧的孩子,学会了看报纸,了解到了南边的生活……这要是盛京这边蒸蒸日上,那也没啥说头,看看就罢了,可盛京这里如此,叫人心里怎么没有想法呢?
“在建州,担着奴才的名,当着大臣的实,见了姓艾的嘴上都得叫主子,得请跪安,可手里有权啊。到了买地,现在也没什么人说买活军的活死人是六姐的奴才了,只嘴上说着,都是华夏人,六姐以下,人人平等……可实际上呢?必定处处都是低人一等,只有被提防的份,苦活累活都得你去,领赏记功没你的份,一辈子最多也就是个温饱小富,想要建功立业,万没有可能……”
在建州本就没有很受到重用的中低人家,看到的都是南下的好处,显贵门第则是看得更透一些,分析得也更客观,“想做些事情的,去通古斯,就算将来还要归买,那至少也是作为重臣过去的,就像是栋鄂部,他们不投降,大汗还更看重,如果早就在作战中归降,不勇敢的人也不会被重用。如果能把野人女金说服,让东海苦叶岛和通古斯再往北的土地连成一线,说不准还真能混个不王而王的藩主做做!”
不想做事只想混日子的呢?那就不必说了,南下去吧,甚至可以现在就走——现在就走,还能装成汉人的流民,直接被送去买地,把出身都改了,就不会受到歧视了吧?对于想南下的人家来说,胆子够大的话,分别动身利益更大,有些主意更正的,听到这里,转身就走,立刻就回家去收拾行囊了。不过,大多人汉语只会磕磕巴巴的几个词,要让他们就这样闯荡千里,实在没有这个胆量,还是要有人带着才行。
如此一来,四大贝勒的动向,也就成为了众人关心的焦点了:都是要成群走,那就最好是抱个大团,如此,在路上才不会出事。当然,这是去通古斯才能这么说走就走,如果想南下,那也需要有一帮能干的贵人出面斡旋,否则敏军打进来之后,直接十日不封刀,把城里留下的所有人都杀了,还谈什么后话呢!
“二贝勒发话了,去通古斯只要壮丁和成年女人,小女孩,小男孩都不带,回老家去,等他们安顿下来回来接!”
不断有人奔走传话,传递着城里最新的动向,“想跟他走的就过去,也不分旗份了,各随心意!人收满了就不再招侍卫了!”
这是二贝勒已经定下了,开始为自己招兵买马!别看二贝勒到了通古斯肯定也是听从大贝勒的吩咐,但自己名下的人口,还是决定了说话的份量。听着胡同里那两个戈什哈的喊叫,一屋子人不由得也是面面相觑,又过了一会,三贝勒府上也来招人——三贝勒也去通古斯,不过要先回老家去整顿。
“大贝勒也肯定是要去通古斯的!”
“毕竟是太子,哪能没有一点心气?这么一来,三个贝勒都要去通古斯,就剩黄贝勒了……”
去欧罗巴,这实在是太虚无缥缈,过于艰难了,有如此狂想的平民百姓还是不多,随着重要人物逐一表态,现在想南下的民人不由有点儿骚动慌乱起来,就怕最后无人出面做主,很多一家都想要南下的民人,也是计算着托着关系,想要去黄贝勒府上探探口风,却也存了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