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要人,到处无人,这种焦虑,贯穿了开拓委员会的整个工作内容之中,是完全的主旋律,金主任上任之后,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要预算,改变支付结构,总算是能让工作勉强继续下去——
之前的开拓委员会主任,年纪太轻,思路太直接了,只想着招不到人,就提高给外差人员的待遇,补贴、出差费、危险津贴什么的,让人人想去出外差,就能解决用人荒。金主任来了以后,直接挪预算,第一个承担了专项培训班的费用,凡是针对某个开拓项目特别设立的专项培训班,考核合格率达标的话,费用都由委员会出;
第二个就是向上申请,报了新的预算出来,给各部门设立了预期目标,比如农业专门学校这里,如果田师傅去了辽东,把人参的产量提上来了,那么产量每提高一个档次,他们就可以获得一个档次的分红,时间长达十年,刚才张主任来,金主任和他提到的分红,就是川蜀一带,万州的柑橘产业提高产量所得到的产业分红!
有了这两条政策刺激,专门学校的积极性明显要提高得多了,不但积极主动地牵头举办定向培训班,而且很注意收集买地下一步扩张地点的农业情报,收集储备人才。就说这次人参培训班的焦点老师马正德吧,他自己恐怕都不知道,他入选农业专门学校,多少是占了户籍优势,白山已经算是辽州靠北的地域了,那边的汉人住民相当少,在买地这里,纬度比马正德一家更高的移民不多,马正德便算是有高纬度种植经验,又能说会写,可以把自己的心得总结下来的稀缺人才了,因此,即使他在低纬度农业种植上没有突出的优势,也还是被录取进专门学校——在这突如其来的辽州开发任务中,这个伏笔可不就起到大作用了?
这就是群策群力的优势所在,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必然是擅长通过机制、政策来激发合作方的主观能动性,说白了,就是能搞钱、肯分钱,合情合理合法地让合作伙伴的手头都宽裕,这样的人做什么事都会顺利,能创造的劳动成果也更大得多。
一味追求清廉,直接就想着,把钱都给去外差一线做事的人,其余合作方不过是完成被交代下来的工作,做得好是他们的本分……那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会在时限许可的范围内拖着办事、敷衍随意的办事,只取到规定的下线便心满意足了,难道你一个开拓委员会的常务主任,还能把所有合作方都统统开除不成?不给些额外的好处,谁会宵衣旰食、通宵达旦地为一个平级单位的需求心甘情愿地加班?
为官几任,这些心得虽然上不了台面,说起来似乎是在指责买地的官吏不得道统精髓,不能心甘情愿地为道统的实现奉献一生,但却又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情世故,金主任自己的女儿是有理想的,他每常给金逢春写信时,都是语重心长的叮嘱:有理想的人毕竟稀少,有理想的人,如何通过这些手段,把没理想,做这份工只为了谋生糊口的人给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就很容易出成绩,很容易往上升了。
也还行,不到三十岁,也不是彬山出身,又是官宦子女,已经是一州之长了,而且还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敬州……逢春要是能把敬州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镇住了,解决好了,再下一步,应该就是省道级别的职位了,很可能会继续升任农业方向的省道级主任,如果被调去管工业,那更是要大用的标志……
金主任想到家族的骄傲,唇边也不禁挑起一丝笑意,随后又在心底记了一笔:回去给孩子写信时要提醒,男女方面还是要注意,跟着六姐走,向她看齐,六姐什么时候结婚,再考虑个人问题,这种最紧要的时候,可不能随便怀孕生孩子,买地没有夺情一说,大家都要休产假,地位越是重要,越不敢生孩子,生怕一个产假回来,自己的位置就被人取代了去,这种忧虑是不分男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