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洲远洋贸易船, 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确定目的地是否有足够的贸易能力——这句话看似是废话,但却说透了如今远洋贸易的最大痛点:贸易,必然是两个繁华地区的商品往来, 一个地区如果居民食不果腹、身无长物, 还要维系贸易关系的话,那么, 他们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人了。
非洲的捕奴贸易, 便是最好的例子,现在,敏朝的翰林院, 已经有人翻出了记档, 明确百年前三宝太监下西洋时, 的确曾经到达过非洲海岸,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一次独立的巡游, 在那之后, 并没有商船来到非洲, 这和南洋地区无需官方船队,也能维系贸易关系的情况截然不同, 除了距离的远近之外, 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非洲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卖的, 那就是一片野地, 能卖的只有果实、动物这些东西,只适合作为官方船队带回去的宝物,却不适合作为常年的商品, 这也是买活军在培训班中反复提到的观点:初级商品不具备远程运输价值,只适合近产。
什么适合这么远距离的贸易呢?对白人洋番来说,答案是显然的——人,人是贵重的商品,只要给一口吃的,就能劳作十年到十五年,期间甚至还可以繁衍下一代奴隶,他们能做的活比牛马都多,尤其是先天条件好的黑人,卖价又便宜,人数又多,作为商品来源,要比欧罗巴本地的罪犯好获得的多,非常适合大量投入到欧罗巴发现的黄金地那里去。
这些欧罗巴的远洋贸易船,是真真切切有利可图的。他们的航线形成一个大三角,从欧罗巴南下到非洲西岸,捕到奴隶之后,一路往西,到达黄金地东岸,再从黄金地东岸满载着这些奴隶劳作出的次级商品,回到欧罗巴,如此周而复始,很容易就形成一个贸易循环,每一次交易都能让各方得利。所以欧罗巴诸国对于航运都有很强的发展热情。
这是黄秀妹在地理课上早已得出的结论:欧罗巴人为什么满世界乱跑?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是因为他们地处纬度高,同时又十分狭小的地中海沿岸,小国林立,本身就有很强的探索动力,而且也确实通过殖民地开发得到了甜头,比较起来,到亚洲的航线,对他们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欧罗巴的命脉就在于捕奴三角,如果把捕奴三角掐断,那么,在黄金地的争霸中,华夏将毫无疑问的拥有巨大优势。
可以这么说,要遏制欧罗巴人在黄金地的发展,必然要双管齐下,先把非洲西岸给搞出点动静,那华夏毫无疑问仍然将在世界最开化文明之国的巅峰上傲然雄踞下去……虽然黄秀妹也很清楚,敏朝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但她同样对欧罗巴、非洲和黄金地百姓的生活心中有数,所有的‘最’都是比较出来的,在苦海之中,相对没那么烂……这个巅峰,华夏还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想要在非洲搞出点动静,那船队也得和今日的黄秀妹一样,面对这个问题——对跨洲远洋贸易船队来说,一个没有贸易能力的目的地,到底有什么价值?
买活军肯定是不会贩卖黑人的,因为买地不允许奴隶私蓄奴隶——表面来说,所有人都是谢六姐的奴隶,既然谢六姐不许奴隶蓄奴,那么这久没什么好争辩的,便是敏朝移民,搬迁到买地之后,也得和原本的家奴换签合同,交人头钱,并且把待遇什么的都落实进去,报酬不得低于买地规定的最低报酬二十文一日。那么,跨洲远洋贸易船队,最多最多就只能是玩个花招——他们一样向土著酋长买人,但是,把卖价和自己的利润折合成路费,用介绍务工的名义,把黑人送到买地来干活,同时给他们发工资,按期克扣路费,直到把路费扣完为止……
这已经是最折衷的办法了,但在设想中仍是无法完成逻辑闭环的,因为欧罗巴人买黑奴,是因为可以毫不顾忌后果地驱策他们,当成损耗品来用,这样榨取他们身上的价值,可买地这里,底线是要给人吃饱,而且一个工时日只有大概六到七小时,剩余的时间是要强制他们去认字扫盲的,算上这些黑大汉的食量,还有热带地区常见的懒散,在不鞭打的情况下,要让他们劳作出不亏本的价值都难,更别说拿走剩余的部分了……
“光是非洲,设计出盈利模型,已经很困难了,但非洲的情况不论如何都比袋鼠地要好,地图上是明明白白的——非洲至少还有人,有树,有特产,想想办法,还是可以赚到钱的——无法从贸易中直接获利,可以赚补贴,而且非洲有金矿,这对商人来说便总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