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 棉花、黄金和贸易市场 占城港乌感恩……(2 / 4)

买活 御井烹香 4046 字 2023-08-04

“第二件事,则是在本地试着改进棉花的种植技术,教导当地的百姓制造最原始的轧车来压去棉籽,顺便教他们压榨棉籽油——本地虽然是棉花的原产地,但棉布却依然贵重,主要是因为当地一直采用最原始的手剥、敲打去籽法。如果东非能成为稳定优质的棉花产地,那么,从鸡笼岛到满剌加城,一切顺利大概是半个月的功夫,越过满剌加海峡,往西面走,顺风满帆的话,其实到麻林地也并不远,多半个月、一个月准能到,也就是一个多月的功夫就足够的了。这样,一条商路就算是建立起来了。”

难怪信使船这两人的底气这么足,他们这一行可谓是硕果累累啊!郑芝凤听得更入神了,不自觉地半倾了身子,“好呀,听地理书上说,非洲最适合种植棉花了,这条航线一建立起来,买地这里的棉花价格立刻就能得到控制——这些年来,各地总是不停闹旱涝减产,有了高产稻,不至于出饥荒,但这些经济作物的价格,波动太大,真是让人操心!”

乌感恩唇角也出现了一丝笑意,点头说,“话虽如此,但麻林地也有麻林地的局限,当地人烟比较稀少,作物的产量也不怎么丰饶,虽然土地肥沃,但病虫害相应的也很多,有时候用心耕作还不如进丛林采食,我们停留在麻林地期间门,做了田野调查,还为麻林地做了第一次人口普查,麻林地港口乃至整个小国,有能力和意愿耕种的开化国民才六千多人,再加上一些海港的工人,以及附近臣服于城邦的游猎部落,麻林地所有影响力辐射出去能算得上的人口不过是十几万人而已。”

十几万人中,还有九成以上是游猎采集为主,只是会和城邦贸易的部落民,非洲的情况和南洋其实是非常类似的,占城这里其实也差不多,要不是这几年知识教信仰大行,土人百姓不断开化,主动下山,从刀耕火种的游耕制转为精细耕种的开化农——用他们的土话来说,就是‘吃白米’的,土人下山主要是受到这个诱惑,他们在山里虽然也种水稻,但受限于技术,吃的都是粗磨的发黄糙米——若不然的话,占城港内的开化市民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一两万人,这还要算上一些华人的血脉。

东非这里,麻林地的情况不是特例,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如此,甚至再往南走,在地图的下半部分,城邦的规模会更小,绝大多数部落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居于密林之中,和本地城邦都是语言不通,更不要说和华人交流、贸易了,想要建立起常年的大体量商路,目前来说,唯一的解决方案只能从黄金海岸找——黄金海岸这块区域,得天独厚,在欧罗巴的航运技术发展起来之前,这里就是整个非洲最开化、最先进也最繁华最富裕的地方,先后崛起了马里帝国、桑海帝国等等这些国度,乌感恩很客观地说,“除了六姐提到的,埃及人自己都遗忘了的黑人王朝历史,马里帝国大概就是我们黑人在政治上的最高峰了。”

别的不说,开化,就意味着技术能够传播,意味着有人可以来学习种田,并且能学得会,意味着有贸易的需求,不论是胡三吉带回的信息,还是麻林地的现状,都指向了一个结论:为了断绝黑奴贸易的情怀,为了建设商路的利益,买地的船只有必要往马里帝国一行,如果他们能冒着被洋番船只阻击的风险,航行到达马里,那么,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华人的势力,在马里落下了自己的颜色,虽然很浅淡,但这就是一切的开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