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长子、次子、三子,年岁在五岁以上,也不能整日读书,上半日的课之后,一样由学校组织起来,另外半日,让他们在学校中洒扫庭除,帮助校工洗洗涮涮,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如此,一日也能得个五文钱,学校还可包一顿简单的晚饭,算下来里外里一日也有了十文的实惠在这里。
蕙绸、琼章、开期三人,年岁都还十分幼小,蕙绸十岁,当不了老师,沈家人也心疼她,不愿她去奔走应役,便在家中安排家事,与带来服侍家中人口的两个老帮佣一起,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又自学教材,为弟妹预习功课,温习所得,也是十分能干。
于是一家人这般算来,收入便有了四千多文,家用这才宽绰些且他们家的人会读书,考试出色,总不时还有些进项,贴补贴补,日子还算能过得下去,至少和在老家相比,体面滋润之处,还是不差的,也不必镇日愁眉,算计着今年的收成。
如此一来,每日的生活便很固定了,沈宛君和婆母儿女们每日同进同出,上午上课,下午上学她们还是初级班的学生,而几个孩子是上午上学,下午帮做杂务,到了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便一起去邻近的浴室洗澡,回来拨炉子睡觉。叶仲韶为了出差的补贴,经常到邻近的村子里去上课,如此一日可以多得十文,住得也不错,他上一周的课,回来上一周的学,如此两不耽误,一个月也能多得数百文的报酬,在云县这里,颇可以买些东西了。
虽说家用简朴,但叶家毕竟也是官宦人家,吴江名流,每年地租,若是遇到好年景,也有个二百多两银子,为了这数百文而如此辛苦,若是换了旁人,自然有潦倒之叹。要说叶仲韶完全没有情绪,这也是假的,他倒不在于自己要做乡野蒙童的扫盲老师,又或者是收入如此低微,而是在于两点,第一点,在此处难以脱身,怕耽误了明年的秋闱;第二点,自是沈曼君仿佛水鬼找替身一般,诓骗了他们过来,白让家里人担惊受怕,还尽力筹措了许多金银,这份心意被辜负了的冤屈。
这两点中,第一点,倒是逐渐释然了,叶仲韶并不傻,见沈君庸在本地如鱼得水,而吴昌时也自得其乐,做教书先生不亦乐乎,丝毫没有对明年秋闱的担心,更在此处遇到了张天如、卓珂月等江浙一带的名士,他们个个都是要应秋闱的,如今竟都自己到这里来了,难道他们便不在乎功名吗自然是这里有比功名更吸引他们的东西。
至于第二点,这也是无奈的事,尴尬就尴尬在沈曼君是小姨子,叶仲韶这个做姐夫的,按道理连一句话都不该和她多说,更不说急赤白脸,彼此指责争吵了,他要发火,只能朝吴昌逢发可谁都知道,吴昌逢是个老实人,大小事体几乎都由妻子做主,和他说,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