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就足以把一家人喂饱了,说是反酸吃不饱的人,哪有资格计较这些土豆原个吃,反酸烧心,那就磨成粉,土豆粉成了就好些了,还有吃土豆馍馍的,又更好些,家里多少都搭着种红薯,那也是产量高、能顶饱的好东西,一家人就这样将就填饱了肚皮,精力有了,余下的时间做什么呢
到城里来洗羊毛、绕毛线,然后到买活军这里来买油盐,有些聪明伶俐的妇女,一边绕毛线一边学了拼音、算数的,收入还要更高,她们回家时,甚至偶尔能给家里的孩子带去指甲盖大小的冰糖,薄薄的,琉璃一样,孩子们含在嘴里都不敢说话,舍不得漏出一点甜滋味来。
土豆、羊毛,就这两样东西,买活军就把全镇的百姓心思,轻易地收拢过来了。哪怕是驻军们,谁不夸买活军的好呢买活军三不五时还给他们送点羊肉来边军生活困苦,连家小都养不起那是常态,从前谁能想到,这辈子还有三不五时开荤的好日子他们自个儿心里清楚,这样的变化,完全是因为买活军选择了延绥镇来做羊毛生意,来开这个边市。
这个生意,影响到的不止是周边村落的妇人们,甚至更远一些的地方,百里外的村子里,都有人被吸引过来收拾羊毛,来买良种,还有些小摊贩,一些自家做吃食的商贩,他们从延州府,从米脂县,从别处也被吸引到了延绥镇这里。
货郎们每日早起去边市买草原货,自己也卖些从村落里收来的绣活、木工,还有土产的茶叶、烟草,把自己带来的东西卖得差不多了,再买些盐,买些毛线,就动身回老家去,再收再卖,这样的生意,贯通了村落和州县之间的血脉,许多村落,就靠着货郎带来的一点买卖维持着自己的生活所需。
卖吃食的小商贩们呢,他们就更托赖于边市了,草原人花钱大方,不像是延绥镇,虽然人口多,但生意不是太好做,因为大家都想着省钱,最多是做些同行的生意,边市那里,生意要更好做些,他们每天早起挑着担子走十里路,天不亮就出发,到了向晚时分再挑担回来不能不回来,还要回镇子里准备明日的食材那
就这样,延绥镇的大门,再也不能关得这么牢了,要给商队,给小贩们留出进出的空间,不过,兵丁们也远远没有从前那样提防了,就像是今日,看到了几个明显是鞑靼装束的牧民其实鞑靼兵许多也这么穿在买活军的女娘带领之下,推着板车过来时,也都没有拔出刀剑,依旧是那样懒洋洋的站着,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来。
在门边,还有个将官装束的青年人,正冲他们招手,又比了比手腕,仿佛和他们十分熟稔,这让壮着胆子过来的诺恩一家人,就不免更摸不着头脑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要到关门的时间了刚才经过边市,我去打了招呼,高老哥专程从边市赶来送信,让城门官给我们留留门”
刚才,诺恩的妻子已经带着他们家的货物去了边市,塔宾泰护送他们过去,之后不久,确实有一骑往延绥镇方向奔驰,之后塔宾泰才回来的,原来就是这个高军官诺恩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原来边军和买活军的关系已经这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