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皱眉思考起来。
按照宋朝的官制,在元丰改制之前,分为本官、差遣、散官、勋官、职贴、爵位等等,其中本官就是寄禄官,寄禄官与工资和品级挂钩,而差遣是没有品级的。
比如吕夷简的本官是尚书右仆射,从一品。差遣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没有品级。职贴为集贤殿大学士,爵位为申国公。
这里面只有本官和爵位有品级,其余都是荣誉衔之类,最多就是多领一份工资而已。
所以赵骏要是出任知政制院,自身必须要有品级。
因为对比后世的话,这个职位基本上就是国家总理,肯定要有相应的级别待遇,才能彰显权威,因此要特别对待。
然而他不可能得到寄禄官,因为宋代本官必须要入仕才可以得到,且基本上都有一定资历年龄限制,不可能有二十来岁就位居一品。
而赵骏并未科举入仕,哪怕他参加了八月大考,十月成绩出来,中了举人也不行。
因为宋代举人不像明清那样可以做官,除非有特奏名成为赐同进士,否则还是不能授予官职,所以赵祯才略微为难。
晏殊见赵祯苦着脸思索,想了想道:“不若先以爵位领知政制院?”
赵祯苦笑道:“那就这样吧,大孙,以你的血脉,我本应该封为亲王。奈何眼下朕不便帮你入宗室籍,封爵最高只能国公,你就以从一品国公领知政院如何?待你将来有所作为,能服众望,朕便加你为太师,乃至亲王皆可。”
按理来说,赵骏既然是宰相的领导,级别应该要比吕夷简他们高,是正一品才对。
但正一品的爵位就只有亲王,寄禄官则有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
而且这些官职并不常设,常设的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应的一般就是从一品或者正二品(副宰相参知政事一般是从二品)。
如王曾的官职全称是门下侍郎兼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其中他的本官就是正二品的门下侍郎,比吕夷简还要低半品。
吕夷简只有病得快死的时候,才被赵祯授予正一品司徒,王曾则要死后才被追赠为正一品侍中。
连郡王都是和国公同一个等级为从一品,可见正一品官员在北宋,至少生前是不太可能。
赵祯倒也有封正一品的权力,奈何正一品的本官必须要科举入仕,王爵的话在当时必须要入宗室籍贯,外姓王只能死后追封,唯一的例外是宋徽宗时期的童贯。而现在的宗正是濮王,所以赵祯也没办法。
更何况赵骏即便是入了宗室籍,大宋祖制宗室又不能入仕,这就造成了想封本官没科举,想封王爵不是宗室,就只能另辟蹊径,以国公爵位领政制院。
在没有寄禄官的情况下领总揽全国政务的差遣,估计这也算是大宋头一遭了。
“可以。”
赵骏也没有在官职上多做计较,说道:“那政制院暂定成员为七人,也可以增设候补院士,一旦有人退出就立即补上。”
“候补院士有什么权力?”
“有建议权和提名权,比如看重哪个官员,认为可以大用,就提名上来,但需要我来同意。”
“嗯。”
“我希望这些职务都是常定,不能像宰相那样随意换来换去,这对于政局来说不稳定,可以暂定为院士任期为五年,五年如果有什么问题,就该罢免罢免,要是没什么问题可以继续,身体出现问题就只能病退了。”
赵骏环顾众人说道:“另外我认为以后官员要常设,否则容易出现上任官员还没开始行政,就马上被调离,后来者又推翻了前任的政策,会导致政令不稳定的现象,这对于改制不利。”
“这”
赵祯皱起眉头。
“有什么问题吗?”赵骏问。
赵祯想了想,摇头道:“那就这样吧。”
“当然了,官家自然有任免官员的权力,但我更希望官家能够和知制院商议一下。”
赵骏说道:“毕竟这样的话,更能体现官家维护知制院的决心。”
“好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