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汴梁的变化有多大?
庆历五年六月下旬,眼看八月秋闱在即,两年一次的科举大戏即将再次上演,汴梁又变得十分热闹起来。
大通门外,车水马龙。水门处不知道多少船只,顺着运河飘摇进了城池。
码头边人山人海,招牌林立。成群结队的码头工人来来往往,将船上的货物搬到富国仓、万盈仓、广济仓、广盈仓等数个大型仓库里。
这些仓库聚集了全汴梁百姓,乃至要发往河北、陕西诸路的粮食、茶叶、铁器、布匹,可谓是一国之命脉所在。
晌午时分,几艘大船徐徐靠岸,船上一名中年男子带着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走下了甲板。
青年站在码头四处观望,见到这热闹与繁华,不由自主地道:“爹,孩儿数年没来东京,怎么东京变成眼下这样,倒是让孩儿觉得陌生。”
中年男子笑道:“如今汴梁早就变了模样,外城现在都快变成内城了。刚才你来的路上没见到吗?城外如今也都是人与街道。”
青年男子挠挠头,有些惊讶地道:“这短短不过九年时间,没想到开封人更多了,街道也变得更挤了,等会.”
他忽然目光一转,望向河对岸的一处空地,失声道:“那是什么?”
中年男子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就看到那边是汴水以北,大通门东大街,玉仙观的南面空地位置。
大量工人正在搭建钢筋,砌出砖瓦,涂上水泥,修出一栋五层高的楼房。
“好像是东藏库的衙署在修建吧。他们用的东西叫做水泥,是官家前几年发明出来的,现在全汴梁的衙署、公宅都用这个建,可以修五六层楼高。”
中年男人解释了一句,随后又道:“为父也曾经托人打听过这水泥怎么做,若是用来修缮房屋岂不是更好?然这东西要矿,即便是朝廷也只能小规模制造,难以大量研制,殊为可惜。”
开封水泥厂就建在西城外,但开封没有铁矿、石灰石以及黏土矿,需要从外地搞原材料进来,然后人工搅拌临时现场制作。
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产量也不高,只能用来做这点房屋建设。
没办法,要找到这三种矿物恰好在一起,同时又得满足交通便利,运输容易的问题实在是太难。
毕竟水泥这玩意儿,你做好之后,如果不用很快就会凝固。
所以最好是三种矿产地离得不远,把原材料集中之后,将它们混在一起打成水泥粉,等用的时候再加水就行。
否则光靠从各地把原材料运过来再在厂里制作,成本还是高了点,导致暂时无法量产。
不过以后蒸汽机普及,出现火车让交通更加便利之后会好很多。
到时候就可以通过拉原材料的方式集中在水泥厂,再把原材料放一起,用蒸汽机锻压成粉末,往麻袋里一装,发往各地,就成为了水泥。
不得不说,科技真就是第一次生产力。如果没有工业动力的话,即便数理化知识再丰富,也终究是个农业社会而已。
年轻人一脸茫然地看着那边正在热火朝天建房子的工地,喃喃自语道:“大宋真跟以前不同了。”
“那是,当今的官家圣明,知院杀伐果断,镇压宵小。范相公用兵如神,又能治国有方。而咱们的官家更了不得,简直是神人在世。”
旁边有个路人听到父子俩对话,见他们是外地来的,笑着指着远处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道:“看到那女子手里的东西了吗?那叫肥皂,比以前的皂角好用多了,那就是官家发明的。”
“那也是官家发明的?”
年轻人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