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厮杀进行了一夜。
次日,一宿未睡的朱瞻基依旧精神奕奕。
这一战实在是石破天惊,不过眼下,他已没了多大的兴趣。
却只命人继续追索残敌,务求除恶务尽,自己却是领着一队人马,直接出关去了。
这关中之地,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反而此时少年心性,不免好大喜功,倒是盼着立即回京去,给皇爷爷和阿舅一个巨大的惊喜。
张安世近几日都不敢出门,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在对于这位未来的国舅,可是弹劾四起。
这倒不是因为赈济的事!
皇孙的教育,一直都是百官们最关注的问题。
可自从皇孙去了太平府,就不读四书五经了,每日干的却是寻常小吏的事,这不免令人担忧。
既不学四书,又不学帝王之术的资治通鉴,这样的皇孙,将来能做一个好皇帝那才怪了。
此番,张安世将皇孙安排去了关中,又传闻张安世将皇孙置之危险的境地。
不少早已积蓄了不满的朝中大儒,不免饥渴难耐,一面担忧皇孙的安危,一面气恼不已地弹劾张安世陷皇孙于险地,是为不忠。
尤其是从关中传来的消息,皇孙可是言之凿凿,说是得了张安世的授意。
那关中如此的危险,张安世简直就是丧心病狂,这是将皇孙不当天潢贵胄了。
于是群情汹汹,上奏痛斥的御史一个接一个。
其中以国子监祭酒邹缉言辞最为激烈。
邹缉此人,是接任了胡俨之后的新任国子监祭酒,素来以耿直著称。
在抨击了几次张安世之后,锦衣卫那边也查过他几次,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这家伙为人确实不错,几乎没有什么污迹,而且这邹缉也不只成日对着张安世骂,人家主要的痛斥对象是皇帝。
从皇帝好大喜功,再到浪费民力,再到注重奢侈享受,反正逮着什么骂什么。
于是张安世被邹缉干沉默了。
实际上,永乐朝多的是对朱棣各种痛骂的人,譬如侍讲罗汝敬等人就因为当面骂朱棣,被逮捕下狱;而又有御史郑维桓、何忠、罗通、徐瑢,给事中柯暹人等,直接被朱棣贬官。
由此可见,朱棣这个人,可不是轻易让人批评的。
唯独这个邹缉,朱棣却似乎对他的痛斥无动于衷。
张安世其实是知晓一些内情的,朱棣的性子和他张世安很像,嫉恶如仇!
倘若当真是没有什么缺点的人,你骂了也就骂了,至少大家只是理念不合,却也知道你没有私心。
可若是像是侍讲罗汝敬等人,这就不同了。
你们自己什么德行?真以为平日里伱们背着人干的缺德事,厂卫查不出吗?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不收拾你,收拾谁?
张安世怕就怕邹缉这样的人,因为这种人对自己的道德标准本就要求很高,而且就事论事。更何况此人骂人,很有特点,总是能谈古论今,引经据典,教你辨无可辨。
面对这样的人,你没法儿,也只好躲着一点走了。
一连数日,张安世大门不出,甚至以为自己还要继续躲些日子,没想到有宦官来了,请张安世入宫觐见,参预军机大事。
张安世无奈,只得乖乖入宫。
到了崇文殿,只见朱棣早已升座,而殿下都是重臣。
一个个重要人物几乎齐了,除文渊阁,再到六部,以及九卿,还有国子监、都察院、翰林院等。
张安世行礼。
朱棣今儿的脸色明显的不甚好。
他此时眯着眼,只朝张安世颔首。
张安世这才感受到了殿中剑拔弩张的气氛。
原来今日要讨论的,乃是关中与河南的问题。
两地发生了叛乱,太子在开封,似乎稳住了局势,河南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不过关中的情况,却很不妙,皇孙现在暂也没有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