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几个奏折,赵祯只是留中不发,压根没当回事。谁知这股风竟然越演越烈,发展到八月底,竟然前后有数十官员集体上奏,非要让朝廷查办李墨。
这类弹章的处理流程,如果查有实据,那就按律处置被弹之人。如果查无实据,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一般情况下,不会处置上弹章的人。毕竟风闻奏事,本就是御史言官的职责。不管奏折多离谱,那都是正常操作。
赵祯亲眼看着李墨对赵宋皇家的各种付出,不只帮他解决了许多困难,连带着也帮皇家赚了不少钱。
最关键的是,他自己的身子大好,这几个月里,已经先后有三个妃子有了孕喜。
靖海侯不只是我老赵家的亲戚,更是我老赵家的恩人!岂能由你等如此非议?
朕都拼了命的想要假装没看到了,还非得不依不饶?
不是要结果吗?行,给你!
九月初一大朝会,赵祯当朝质问了几个挑头御史。问了许多具体事务,结果这帮靠小道消息过活的人,要么答不上来,要么前言不搭后语,根本说不到点子上。
于是赵祯用非常爱护的语气,让这些臣子们放下身段,去百姓们之间走一走,做点实事。免得以后说话总是这么不接地气,比靖海侯更像仙人。
然后,足足十二名御史,就这么被安排进入治河小组。要让他们亲眼去看一看,靖海侯做的那些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吹的。
大宋开国至今,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贬谪这么多御史言官的前例。
几乎所有重臣都认为此例不可开,否则岂不成了堵塞言路?
那以后还有谁敢直言劝谏?
赵祯就解释,这不是贬谪,他们的待遇职位一概不变。朕也不是要堵塞言路,只是他们这奏折越写越飘,看着都不像人话了,不改改怎么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