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就放在系统里发霉吧,我才不想当月老。”
虽然“赛博月老”的人设不吸引他,但名声传出去后,更多的人听到了这两首歌,无数歌迷求他快点发专辑。
苏哲也终于放出了新专的名字《过去的cd》,和全部12首歌的歌名。
看到歌单后,大家终于确定了——
这12首全都是情歌!
于是乐评人们找到了新的角度,开始批评苏哲。
别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盯紧了苏哲?当然是为了热度啊!
夸奖哪有热度?夸得再好,有甘蔗们夸得好听、夸得花样百出吗?
不可能!
所以必须批评!所谓骂一句苏哲大红大紫。
对于乐评人来说,只有骂大热的明星,批评大热的歌曲,才能获得最大的热度。
而且除了蹭热度外,他们也想借此获得更高的地位和钱财。
——因为任何做评论(评测)的,最赚钱的办法就是收保护费。
比如米国影评人最巅峰期,说你垃圾,有可能让你损失几百上千万票房;夸你优秀,也有可能增长几百上千万票房。
更别说某些顶尖影评人,还能影响到奖项归属,都是名利。
所以哪怕是七大制片厂,也得给他们交保护费,不求能颠倒黑白,只求稍有些偏向就足够了。
反倒是国内,影评人收钱办事太明显(《无极》都夸),导致没什么权威性,对票房的影响力很低。
乐评人更别说了,和网文评论差不多,他们越看衰的歌曲(网文)反倒越火爆。
评论人收保护费这件事,国内最好的例子是格力之虎,逮着苹果母公司一顿喷。
虽然有些是真的,但倾向性太明显了,就想敲诈保护费,没想到对方老板是说脱口秀的……
总之,乐评人盯上苏哲了:
这次乐评人被打脸打聪明了,没敢再拿质量说事,但揪着题材不放,粉丝还真不好反驳。
甭管苏哲是怎么想的,但乐评人就说他只写爱情是堕落,是庸俗,是不思进取。
甚至连看到苏哲就高挂免战牌,退避三舍的黄大炮都觉得找到了完美的切入时机,站出来开团:
他觉得自己的评论很公正,完全没有被打脸的风险:
短时间内写同一个题材,可不就会同质化吗?同质化了,还能都是精品吗?
难道他还能写出12首精品情歌?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现在拿出来做宣传的3首,肯定就是主打歌了,剩下的9首,估计都很一般。”
黄大炮心中打着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