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创业之路(一)(2 / 4)

1988从芯开始 海魂0817 5837 字 2023-05-18

几个月下来,感觉火候差不多了,贺凡就开始火急火燎的折腾融资的事情。

在那个时期,所有投资人都有一个共识:

所谓的趋势和风口,以及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对既往历史的沉淀和总结,没有人真的可以预测未来。

真正的预言家,就是创业者自己。

其实,现实的世界根本没有风口,只是一群创业者先跑起来,带动起来的一股风。

贺凡自认为,以当年投资机构一抓一大把、满世界都飘着钱的盛世荣景,给人洗车的项目都能融到资。

自己名校名企出身,而且是注册资金万、实际缴纳万的十几个人的正规公司,融资的事儿肯定手到擒来。

经圈内朋友介绍,贺凡这辈子真正认识的第一个投资人,四十多岁,人称姜爷。

姜爷从小生活在燕京南城胡同里一个鸣虫世家,据说他祖上曾经是清朝宫廷的虫把式。

小时候跟着爷爷学习份虫,是燕京鸣虫圈子里有一定的名气份家。

官园和十里河鸣虫市场里的很多商家,每年冬季都卖着姜爷的油葫芦、蛐蛐和蝈蝈。

在改革开放初期,姜爷南下到南方沿海一带,认识了不少那儿的朋友,包括后来轰动华夏走私大案的主犯赖某某,跟姜爷都是哥们相称。

正因为结识了这帮朋友,姜爷靠着卖鸣虫赚来的钱,投入到俄罗斯边境贸易中,做起了服装、旅游鞋和电子表的生意,赚了不少钱。

姜爷为人豪爽,讲义气,做生意很务实,讲究共赢。

九十年代末,在燕京南城开始了房地产生意,虽然在燕京众多的房地产商中排不上号,但以手头掌握着大把现金而出名。

这几年来,投了不少网游动漫和生态农业类的项目,在天使圈里以眼光稳准狠而出名。

看不上的项目,他瞧都不瞧一眼。一旦看上的,则穷追不舍。

这两年,来自华夏各地的求见者络绎不绝。

贺凡通过朋友,总算提前跟姜爷约好时间,在燕京国贸大厦西餐厅包间面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