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跟谢丕是朋友,经常受谢丕那套心学思想熏陶,翰林院中现在逐步流行心学,不过并非每个人都愿意打破既有思想体系,而顾鼎臣也是在仔细研究过心学后,发现心学有很多弊端,而后坚定地站在理学一边。
如此一来,学术上他便跟沈溪站在了对立面,而沈溪在朝中取得的成就更是让他无比妒忌,毕竟年岁比沈溪大,中状元却没沈溪早,中了状元后取得的成就更是远有不及,心中严重不平衡,使得他对沈溪的感官并不好。
当然,这也跟顾鼎臣平时与杨廷和等旧派势力走得近有关。
朝中以杨廷和为首,很多人泾渭分明一般跟沈溪划清界线,之前李梦阳等人组织的去沈家门口静坐之事,更是将这种矛盾激化,只是因来自皇宫的打压,令他们不敢直面跟沈溪搞对抗。
顾鼎臣的话,让陆完陷入沉思。
过了许久,陆完将眼前的军事地图重新打量一番,摇头道:“这事儿怪不得沈尚书,他不过是按部就班行军而已。贼军从河南地界流窜过来的毕竟是少数,并未对我们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顾鼎臣看着陆完,坚持己见道:“陆先生,难道您不觉得这次沈尚书是在和稀泥吗?他本可以雷霆万钧之势将中原叛乱平息,现在却走走停停,一直都在主张什么招安,贼人岂是可以讲道理的?至于马侍郎那边,应该也是被他蛊惑。”
虽然顾鼎臣性格耿直,但这不代表他了解真相,很多时候他连稳定获取消息的渠道都不敢保证,更遑论其他。
比如说有关招安之事,一直就是马中锡在主导,沈溪只是出征前跟皇帝提过有关安民措施,只有马中锡坚持招抚的策略而不是用铁血手段解决问题。
不过因沈溪地位太高,现在但凡对朝中某些政策不满的官员,无论这些政策是否出自沈溪手笔,都会往沈溪身上推,好像沈溪祸国殃民一样。
陆完道:“九和,对沈尚书,不能如此不敬。”
“是,学生受教了。”
顾鼎臣似也察觉自己对沈溪太过无礼,而陆完又是沈溪的下属,在陆完跟前说这些话不妥,赶紧认错。
陆完叹了口气道:“老夫知道你对之厚有意见……之前你们搞的那些事,老夫不想多评价,不过单指行军打仗,你却不得不配合之厚,他年纪虽轻,但军事上的造诣远非常人可比,现在他的行军计划是经过深谋远虑的。”
顾鼎臣皱眉:“陆先生,您觉得他是真心平乱?”
说是知错,但其实顾鼎臣内心根本就不服气,对沈溪的称呼也没那么尊敬,直接以“他”来代称。
陆完指了指地图中的一处,道:“他到了河南,便扼守住叛军的咽喉,后续叛军想从河南跟山东之间互相增援,就必须要走南直隶地界……但南直隶是那么好过的吗?”
顾鼎臣仔细打量了一下军事地图中官军所处位置,立即醒悟陆完不是虚言。
陆完继续道:“你当他为何走走停停?是因为他的目标本不在平息中原叛乱上,对他来说,这场仗太容易了,他是在等啊。”
“等什么?”
顾鼎臣关心地问道。
陆完指了指南直隶的位置,道:“在等南边争锋有个结果。”
随后陆完语重心长地道:“老夫也是刚得到消息,有关东南沿海平倭寇之事,南京方面争论不休,尤其是兵权,勋贵、守备太监、南京六部这些人都不想撒手……唉!还没等跟贼人开战,自己便先争夺起来,好像这会儿已开始论功行赏一般。”
“以目前的情况看,争夺尚未结束,陛下至今都未做出安排……或许,陛下根本就不知,不过司礼监那帮人倒有可能会干涉,到底牵扯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陆完分析道,“等江南的事情定下来,沈之厚要平息眼前叛乱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到时候他领军南下,军权最终也会落到他手。”
顾鼎臣显得很担心:“若他有不臣之心……”
“这不是你该想的事。”
陆完脸色有些发黑,喝斥道,“以你现在的身份和地位,需要考虑朝中重臣谋逆的问题吗?九和啊,其实你该收敛一些,沈之厚这些年在朝中做事得当,若你跟他有何冲突,吃亏的只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