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这座城市既古老又年轻。说她古老,是因为“长春”一词来源于7000年前肃慎语“茶啊冲”,是古肃慎族祭天时的祈福用语,汉译转音后成了“长春”。公元前2130年的时候。古肃慎王国在这里建造第二个都城,以土坯建造城墙和宫殿,城市人口规模大约一千户,叫喜都。西汉的时候。这里属于扶余国,宗教信仰是道教,城墙和宫殿都以石材建造,人口过万,城内建有多座二郎神庙,祭奠修建都江堰工程的千秋功臣李冰的次子,称灌口二郎。唐代,这里属安北都护府管辖。主要用作发配文字狱犯人的流放地,中原文人将这里称为书山府,著名的“书山有路勤为径”说的就是当时长春文风鼎盛的情况。到了金代,这里改名叫宽城子。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灾难就是这个时候发生的,当时金国有三大国教,道教、佛教、景教,其中的景教就是基督教,宽城子成了东北亚最大的景教圣地。当蒙元强大后打败金国的时候。宽城子死战不降,元军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笃信藏传佛教、又恼羞成怒的元军将领蒙元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把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直到乾隆时期,这里才重设驿站。嘉庆五年。设立地方管理机构。嘉庆帝取他老爹乾隆皇帝赞美宽城子的诗句“长白彩虹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诗句的“长”字和“春”字,赐名长春厅。
长春的第二次崛起源于俄国人源于沙俄1896年攫取中东铁路筑路权。当时,俄国人在这里建立了俄国人居住区。等到日俄战争后,日本人取代了俄国的权益,将旅顺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改名南满铁路,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南满铁路沿线原俄方根据《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获取“保护铁路必须之地”的权利转移至日本,并将其改名为“满铁附属地”。随后,日本以每坪(3.3平方米)10钱(0.1日元)的价格,在长春的头道沟地区购买了1528085坪土地,命名为“满铁长春附属地”,并展开市政建设。随后,日本人又从俄国手中买下了二道沟地区552公顷的俄国铁路附属地,将其与满铁附属地合并,俨然一个没有租界之名的新租界。
九一八事变前,关东军司令部先后设在旅顺、大连。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关东军司令部就从大连北上,迁往沈阳。等关东军策划成立满洲国后,伪满洲国定都长春,改长春为新京,设立新京特别市,直属伪满国务院。在关东军支持下,伪满开始了《大新京都市计划》建设,关东军司令部也迁到了长春。
这个时候,长春已经成了伪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积超过80平方公里,人口也远远超过了《大新京都市计划》中预期的50万人,接近一百万,设敷岛、宽城、长春、和顺、顺天、东光、西阳、安民、大同、东荣10个市街区和合隆、大屯、南河东、北河东、双德、净月6个农村区。满、汉、蒙古、回和朝鲜等民族分区居住,加上日本人,长春确实是北方唯一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城市。日伪大吹法螺,说什么《大新京都市计划》实施后,长春已经成了亚洲第一大都市,是东方小瑞士。
虽然日伪是在恬不知耻的吹嘘,但是长春的市政建设确实搞的很好,是按照行政中心、城市中心、文教中心、社交中心几个功能区域进行建设的。市内干道网采用放射状、环状与方格状结合的多心形式,道路按不同功能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辅道。干道由绿化带分割为汽车道、公共汽车道、马车及自行车道,两旁为人行道。主要口都设置有广场。铁路在市内采取地下通行,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管线。日伪甚至设想建设长春的卫星城。
最值得称道的是,长春的绿化。道路绿化带结合城市公园,使得长春人均绿地面积达到了2272平方米,超过华盛顿一倍、东京五倍,是世界大都市之冠。而且,长春的给排水系统非常先进,是这个时候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
日伪还规划准备建设120公里的环城地铁和有轨电车道路,以及环城高速公路。
关东军司令部占地面积76500平方米,除了司令部办公大楼,还有司令官官邸等建筑。其中,关东军司令部办公大楼是日式建筑,钢筋框架结构,顶部为铜瓦铺盖,设半地下室一层,地上三层,两翼局部四层,中间塔楼为五层。总建筑面积13424平方米,共有房间221间。